遇见弘裔·一心书法作品集 序
2024-08-28 16:25:53艺术家提供
戴小京
“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1935年弘一大师挂锡净峰寺,植菊盈畦,秋晚将归,犹含蕾未吐,遂口占此一绝。诗看似言植菊,其实内含深机。在弘一大师声飞万里,其所书片言寸缣,皆为世人珍同拱璧的当下,大师期期所念者,恐已少有人深究,而寻此以志于道者,更是稀同星凤了。
要言之,弘一大师为世人所仰拜的成就,其实皆是于无心处不复措意而成的果地。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酝酿着变革风潮。文艺各领域在这样的磨荡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大师辈出。弘一大师便是这一时期风格卓然成就非凡的天才艺术家。而其中书法一道则是与大师伴随终生且于诸艺中最为世人所称道者。其犹如大师传奇的一生,百转千回,绚烂至极,终归平淡。
弘一大师出身名门,其父李筱楼为前清进士,与李鸿章同科。弘一大师幼承庭训,在旧学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同时,生于封建末世,他对当时中国现状有着深深的忧虑。从其《送别》及《金缕曲·留别祖国》看,其文思才情、伤时感世之况可见一斑。他有《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可见其艺术取向。他早年曾对《石鼓》、《张迁》、《张黑女》、《张猛龙》、《爨宝子》、《龙门二十品》等北魏造像墓志作过深入临习,尤对《天发神谶》心摹手追。因其颖悟过人,对艺术有非常人所不及的感知力,故凡所临习者无不形神毕肖。这固然是他天赋异禀,但与其视野开阔,综合诸艺之长的能力密不可分。他思想超前,在积学日深之后始将目光投注到西方,憧憬着对西方文艺的学习与探究。他是将西方美术与西方音乐最早引入中国的先锋教育家。在当时充斥着暮气的中国,这是难能可贵的。西方素描对造型的严格要求,使弘一大师的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达到了一般书法家所难以具备的高度。在1918年弘一大师出家前,其书法已达到了很高水准,骨力劲健,风神俊伟,意气爽然。
如果说出家前的弘一对书法的追求带有着某种自成家范的明确取向的话,那么出家之后的弘一便开启了“艺以人传”并渐次实现借书法以弘道的修心之路。他一变矜才使气,外露绝诣的书写倾向,进入了由外而内的演变。用笔渐趋沉稳,起讫谨严,一丝不苟,结体端穆周正,不再追求外在形态的奇肆,呈现出修行的平和之容,使人观之有面对至尊之感。探其就里,这一时期书风的转变得到了印光大师的开示。出家初期,其书六朝之气犹存。其时为普陀山印光大师写经,印祖回信云:“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髓,不求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此后弘一渐改先前书经习气,脱去六朝体式,敛去锋芒。在以后的通信中,印祖覆云:“接手书,见其字体工整,可依此写经……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借此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弘一由是服膺,欲归印祖门下,印祖告以专修念佛三昧。后数次拜谒印祖,以师事之。尝刺血写经,勇猛精进同时,体力大亏,得印祖劝示乃止。弘一曾云:“师之种种盛德,多非吾人所可及。”由此而观,印祖的开示在弘一修行路上所起的作用绝非一般。晚年的弘一书法隐端灭迹,结字更疏瘦清逸,翩然有出尘之姿,一片神行,刊落铅华,平淡天真,无迹可求。盖不以书法而求之,自得趣外之趣,味外之味,法外之法。达到了人与书法的高度统一。这已不是世俗眼中的书法,是一代高僧人格修为的外在迹化,是世间无物非佛法的法相示现。
所以,倘若今人就书法而论弘一的书法,或就修行而谈弘一的出家,必然是“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的。近数十年间研习弘一者不寡矣,然而,很少见到有从其在俗时的家国情怀而转为出家后为众生脱离苦难祈愿之间的因果关系论述。同样,时下言艺术之创变者以弘一为例者亦不寡矣,却无法解释弘一书法真正的蜕变原因。过于拘执于形而下是无法讨论这类现象的。若非深具佛性禀上善根者,实难看到其以身弘法、以书弘法、启迪俗智的深层意义。只有在这种更高意义层面的发掘并身体力行传承其精神的行者,才是弘一书法精神的真正拥有者,才是其高深佛法的真正觉悟者。
很有幸,我们遇见了弘裔---弘一大师的再传弟子---一心师。
一心师有佛法的宿缘,其舅外公虔诚向佛,后出家,其外祖母居家吃斋拜佛,其母受双亲影响也茹素念佛,嗣后其胞姐亦出家礼佛。佛、法、僧为佛教三宝。家有僧宝,当为数世功德积累所至。一心师生于这样家庭,可谓佛缘殊胜。幼时于学校听得弘一法师《送别》歌,即心神向往,不能自己。后其姐时常汇寄佛学典籍,得《弘一大师传》一书,对大师生平功德初有解悟。于传记中拜观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更是法喜充布,遂一生事业缘此而定。19岁于泉州依止弘一大师亲炙弟子圆拙、妙莲二长老,在修行中,对弘一大师有了深入学习,弘一大师在艺术、儒学、佛学上的精湛造诣令一心倾服之至。书法在弘一大师修行与弘法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大师终其一生而不辍的事业,具有非凡的价值与能量。通过研习弘扬大师的书法而成就自己的修行,便成为一心师的誓愿。
一心师对弘一大师的学习是全方位的。通过对大师生平的了解,对佛学思想的感悟,对艺术审美的探求,以及对大师各个时期书风探赜勾深的爬梳与临摹,可谓入骨入髓,积多年之功,达到了形神毕肖的程度。若将一心所作与弘一大师作品并置,几真假难辨,当今学“弘体”者无出其右。古人云,字如其人。学习书法徒从外在形式而求是难得精髓的,从对人本身的认识进而再对取法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感受,通过心性的感悟,无限接近所学作品书写时的节奏状态,才能从形质上的像而达到神彩上的合的效果。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论道:“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这是凡俗之辈的通弊。这个“由”的推求才是要旨的关键所在。“由”是什么?许多人往往是“外状其貌、内迷其理”的。所谓“理”,“心即理”心外无物,直抵本源,才能得见通透的“理”。一心师学习弘一大师的过程中,是用心体验的,这正是常人不及之处。
“大道至简”,最宏大高深的事物,往往给人以最平常的外观。绝去有形之技巧,而入平淡之间域。弘一大师晚年的书法平淡天真,在一派寂然中鼓荡着生命的律动。一心师有意宣扬弘一大师的书法与佛法,却无心经营“人以艺传”的世俗声名,在有心无心间,自然流露出空灵的气质,反而使得声名日益增隆。曾有人建议其脱开弘一大师的风格而自出机杼。艺术贵有独创,自成一家才是艺术家的最高目标。经历了佛门洗礼的一心师对此不为所动,他尝自言在弘一大师身后50年遇见弘一大师为转应老法师所书“闽南砥柱,佛法金城”一联,自此魂牵梦萦,深入脑海。又30年后默临其作丝毫不爽,冥冥之中佛缘递承如此神奇,若非感应,何以至此!因而他时以“善护念“护持自己观照之后的心,“艺以人传“在他的认定里,就是传承“弘体书法”的使命,无智无得,最能彰显生命中那份不悲不喜,淡定从容。一切名闻利养皆非其刻意求之的羁绊,是故尝于十年间埋秃笔十千管;迄今,年不足50,一目几近失明,颈椎扭曲变形,犹不休辍。
一心师的修行纯诚与志愿坚深,受其感染者日众。010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一墨香成”弘体书法展,2017年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弘书演道”书法展,皆是以弘扬弘一大师书法与佛心的虔诚之举。“一墨香成”展,体现了一心师书法师承渊源,更多是书法艺术层面的表达,展示其文艺传承的个体使命;“弘书演道”展,将其书法的意义推向更高更远的境地,以书法来演绎佛世界的广大精微之境。此次的“遇见弘裔“则将书法与人之本体观照融化成一体,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一心师的书迹,而精神彰显既是弘一大师所具有的,又是弘裔们在弘扬弘一大师佛心时昭示的,而心中所遇见的最终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那个自我的“真如”。
一心师的 “弘体”书法展览, 既是自己深入弘一大师内心世界的修行历程,又是展览这种 “世间法“而行“出世间法”,以导引大众在纷繁杂乱的世间寻求自己本心的推助之方,其功德绝非文艺传承一隅所可涵盖的。
在学习弘一大师的路上,每个人都能遇见自己,每个人都是弘裔。
庚子寒月戴小京于上海三乐堂
(责任编辑:王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