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刘秀鸣,你很难将她和画家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与人们一般印象中画家的不修边幅大不相同,刘秀鸣身着时尚套装,举手投足都显示着一种优雅,那种感觉很像是一位高层职业女性。
“其实在奥地利,很多第一次来到我画室的人也会对我的样子很诧异。”刘秀鸣笑着说。人们常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但是,刘秀鸣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让人把纤秀的她和她那些充满蓬勃的情感的画作联系起来。
执著艺术使她重获机会
能够在欧洲成为职业画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刘秀鸣为此也付出了十几年的努力。她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河北师范大学学国画。毕业后在北京青年出版社当美术编辑。对于一般的女孩子来说,这样的工作已经是比较稳定和理想的。可是,刘秀鸣对美术的追求使她对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工作环境都很不满足。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画被送到了维也纳实用美术学院Maria.Lassnig教授的手上。
很快,刘秀鸣得到了到奥地利学习的机会,开始了从严格的油画训练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的过程。
在国外能坚持下来的不多
“在国外搞艺术不容易,刚到奥地利,我只会说一句德文的你好。当时和我一起学画的留学生有很多,中国的外国的都有,而且我们内地去的学生最穷,连买油画材料的钱都没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只敢画素描。但是我有一种渴望支持着,于是我慢慢用艺术上的努力赢得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最终,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有时候遇到当年的同学,现在已经是生活稳定,有工作有房子,但是他们谈起当初的艺术,常常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坚持。”刘秀鸣说。
我在另一个天地生存
而寻找到自己道路的刘秀鸣,则长久地感受到艺术生涯的美妙:“我是在另一个天地里生存,虽然有时候也寂寞,但不会痛苦,因为艺术让我活在精神的亢奋里。”
刘秀鸣说她的生命里充满了膨胀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她创作的冲动。虽然生活在安闲舒适的维也纳,但她85%的时间都把自己关在画室里,常常画到筋疲力尽。她说:“我不会为了钱而画画,所以我从不把自己的创作停留在一个地方,总是敢于战胜自己。但幸运的是,总是有观众追随着我,欣赏、收藏我的作品。”
近年来,刘秀鸣已经在国内办了3次个展,而且还在清华美院授课,她还准备更多地安排回国的时间,“出去了这么多年,也该向祖国汇报一下了!”
采访背景
正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名为“另一种空间”个展的刘秀鸣,是一位在奥地利维也纳定居的女画家,她的作品,是用强烈的色彩构织成的,红色、蓝色和黄色三大主调,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