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香——纪念应均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浙江永康举行
2024-12-26 21:24:05雅昌发布
12月23日上午,“空谷幽香——纪念应均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浙江永康市博物馆开幕。系列活动由“空谷幽香——纪念应均先生诞辰 150 周年艺术展”“空谷幽香——应均诗书画印艺术学术交流活动”组成。展览展出应均先生书法、绘画、篆刻等作品共75件,综合呈现其艺术成就。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近30位学者,从应均生平与社会交游、应均与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与变迁、应均诗书画印艺术特点及风格、应均艺术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撰写文章并编辑出版《空谷幽香——应均诗书画印艺术研究文集》,并在开幕当天下午现场研讨交流,进一步推动应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应均先生是一位在时代洪流中被遗忘了许久的文化人。他诗书画印四全,艺术成就颇高,却长久地湮没在历史中。近几十年,学者们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挖掘出他留给世界的宝藏,应均其人和他的作品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研究。
值此应均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一系列纪念活动在他的故乡永康举行,试图重新确立他在艺术史上应有的地位,引领更多人走近这位文化大家。
重新发掘应均的艺术卷轴
长期以来,应均在艺术史的叙述中未曾获得应有之地位,其艺术作品的流传范围也很有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尘封已久的艺术卷轴被重新发掘与展开,应均的艺术成就开始逐渐纳入学术研究者的研究视野,并逐渐获得应有的学术关注。
应均(1874—1941),原名万春,字敷华、仲华,号晓村,别署师竹轩主,晚称松石山民,浙江永康人,出身商人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父兄相继离世,家业尚丰,据《应氏家谱》,其父应廷旺兰溪经营水路生意兴隆,历经粤寇劫难后重振家业。应均后专营酒店,淡泊名利,与黄传韬家门当户对。
应均16岁辍学经营家业,但终身吟诗作词,研读《文选》《史记》《诗经》等经典,诗词受晚清朴实诗风影响,叙事写心,典故贴切。非凡的才情和学养底蕴不仅成为他怡养心性的方式,更滋养了应均先生的书画品味与意境,这也是在提醒当下的艺术家,文化修养之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诗书画印兼修的传统文人
应均是一位集诗词创作、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传统文人,他交友雅贵但不慕名利,他生于乱世又遭家庭重大变故但仍能保留内心的平静,隐于小县城而安身立命,是典型的隐居型文人书画家、诗人。诗书画作为他聊以自娱的工具,在其生前未能享以盛名,而其光芒却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被埋没,不断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应均兼擅篆隶行草楷各体书法,尤以行草为佳,作品极具个性并富含金石之气。他从古代碑帖中汲取营养,将楷书的沉稳与草书的灵动融为一体,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书法取法高古,在“征诸古”的同时又不泥于古,不但能够从碑学中汲取营养,又能不从时风,自觉地汲取帖学的内涵,形成碑帖融合的书风,这在“重碑抑帖”的当时尤其难能可贵。
应均先生的绘画长于墨兰,堪称作手。他笔下的墨兰,重韧劲、蓄气韵,洒脱跌宕,饱含啸傲不羁的个性,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应均先生本人“事难求全、勿嫌断缺”的生活态度,彰显出一种超然的孤芳自赏之美。
隐居县城而影响深远的文化精英
应均的书画艺术曾受到于右任、黄宾虹等识者的激赏,于右任在观赏南京举办的名人书画展中应均的书画作品后,称誉道:“应均先生书法,其深厚的功力、超然的艺术风格,我不如也。”
重提应均先生,实质上是进行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再审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建波认为,正是得益于应均先生等文化精英的存在,中华文化的精髓方能得以不断承传与发展,民族文化自信亦能持续增强。对应均先生的诗歌、书法、绘画作品进行系统整理与深入研究,无疑将对当代艺术家的学习与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应均先生一生隐居于永康,但他始终坚守对文化的深厚热爱与不竭的创作激情,将诗词创作、书法篆刻与绘画艺术有机融合,铸就了其不凡的艺术成就。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民国时期传统文人生活状态与绘画风格转型的独特视角,他们坚持不懈,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共同维系并弘扬了传统文化。
展览持续至2025年2月16日。
(责任编辑:陈耀杰)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