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信(西安)艺术品 | 重拾历史的璀璨明珠
2024-11-11 11:21:12快讯
引言:在时间长河中,文物艺术品宛如璀璨星辰,它们承载着古老文明的记忆,诉说着往昔岁月的故事。我们踏上文物艺术品收集之路,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无数奇妙世界的大门。每一件文物艺术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次收集都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尊崇与延续。这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场与历史、与美对话的梦幻旅程。
◆吴子逸油画
此画为沈阳故宫大政殿 ,这幅作品是故宫红墙油画创始人吴子逸所画 , 吴子逸,1986年出生,祖籍广东省茂名市,也是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的唯一传承人。吴子逸出身于艺术世家,祖辈是明代著名的吴氏家族,曾与中国明代著名建筑匠师蒯祥一起参与故宫的建筑。从小深受祖辈的影响,对故宫有着独特的情怀。
他以超写实油画的色彩技法去绘画沈阳故宫大政殿, 那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的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等等 ,刻画非常细腻,自具风貌,栩栩如生,吴子逸的作品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齐一志《梅迎百福》
此画为当代实力派画家齐一志老师纯手绘8米长卷,以不同颜色的梅花表达不同的寓意。梅花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十分深远,不仅象征着高洁、坚贞、清雅,还具有“岁寒三友”的美誉,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齐一志在《梅迎百福》中运用不同颜色的梅花,不仅是对梅花形态的艺术展现,更是通过梅花的颜色寓意来传达自己对美好生活、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的理解和表达。这些寓意和历史背景的结合,使得梅花艺术在《梅迎百福》中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光绪仿乾隆人物抱月瓶
此瓶高达40厘米的瓶身,既显得庄重肃穆,又透露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瓶身以白色为底,上绘青花纹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彰显出青花瓷的经典韵味。瓶体造型别致,线条流畅,特别是那独特的螭龙耳设计,更是别具一格,为整件作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威严。瓶身上的开窗设计更是匠心独运,透过这精心描绘的窗口,仿佛可以窥见一幅幅生动的市井人物故事画卷。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自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这件光绪仿乾隆人物抱月瓶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窗口。对于古玩艺术收藏家来说,这样一件集工艺、艺术、历史于一身的珍品,无疑是一件难得的收藏佳品。
◆清中朝囍字罐一对
囍字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瓷器,因其上有“囍”字而得名,又称“双喜罐”。 这一对囍字罐,器形沉稳大气,古朴素雅,由一罐一盖组成,,源自清朝中期,品相完好,年代久远,通体青花装饰,有三个囍字围绕整个罐体,囍字中等匀称,系双勾填色,工笔细腻,造型生动周围绘满了缠枝花。色彩明艳,融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为一体,实属难得。据说囍字体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所创造出来的。王安石金榜题名时又遇洞房花烛夜,自笑是双喜临门,大笔一挥,连体的囍字就出现了。古人只在婚嫁时才会特意定制囍字罐,多作为女儿嫁妆,一般都是一对,寓意双喜临门、成双成对。给民间婚嫁喜事增添了喜庆吉祥的色彩。清中期青花囍字罐确实是非常典型和普遍的器物,虽然是民窑的东西,但能完整带盖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值得收藏。
◆五彩花鸟纹大罐(尚仪堂旧藏 )
此件藏品高29cm,宽28.5cm,尺寸庞大,气势恢宏。罐胎骨厚重,有盖子,直口,腹下渐收,圈足。品相完好。器型规整大气, 罐盖和罐身的图案一样,皆由四组花鸟纹组成,色彩艳丽、绘制精细、栩栩如生,鸟飘逸灵动、花朵绽放 、花叶舒展,构建出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这些纹饰的运用,无疑增强了罐子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盖顶手持部位是一只鸟的造型,造型别致。罐子整体纹饰满密,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充满喜庆气氛。底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体双圈青花款,它以细腻的瓷质,独特的青花五彩绘制,展示出明代万历时期瓷器制作的精湛技艺。
◆青花云龙纹大罐(尚仪堂旧藏 )
此罐胎体厚重,形态古朴典雅,釉汁光滑莹润,青花发色浓艳青翠。直颈、方圆唇、鼓腹、平底。器肩一周饰莲瓣纹,腹部饰云龙纹,祥云纹寓意着吉祥如意。龙纹则是皇权的象征,这些纹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特别是龙纹,它的形象生动传神,腾云驾雾,气势磅礴。展现了宣德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平。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罐身上的落款“大明宣德年制”。这不仅表明了其确切的制作年代,即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至1435年),而且也是对其出身的明确标识,带有明确宣德年款的瓷器尤为珍贵。
◆青花釉里红梅瓶(尚仪堂旧藏 )
梅瓶的造型优雅,线条流畅,高29厘米,肚径20厘米,呈现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瓶口略为收敛,颈部修长,肩部渐宽,腹部丰满,下收至底座,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条优美。这种造型在明代瓷器中较为常见,被认为是当时的审美典范。瓶身的装饰是这件梅瓶的一大亮点。采用了青花釉里红的技法,即在白瓷胎上先绘制青花纹饰,再在青花上施加红釉,经过高温烧制,使青花与红釉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
◆佛前五供
佛前五供由一只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觚组成,合称五供。此藏品瓷器胎质精细,釉色青白如玉,釉面光洁,其中香炉为鼎式,三柱足,鼓腹用于焚香,一对烛台底座为喇叭形,中部为烛碗及烛阡,一对花觚顶部为外撇喇叭口,束颈束腰,喇叭形底座。五供通体用斗彩描绘的缠枝莲纹和八吉祥纹,斗彩是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的第二层托盘正中有横幅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因为是组合供器,五供完整流传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此件完整的斗彩佛前五供,实为难得。
◆大宋风华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对外贸易频繁。这使得钱币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钱币铸造业的发展。同时,经济的繁荣也为钱币的精美铸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历九帝,三十五个年号,共计一百六十七年。宋朝文化昌盛,皇帝大多喜好书法,这对钱币的钱文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钱币上的文字都是由皇帝或著名书法家书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北宋四大金刚古币包括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熙宁元宝、皇宋通宝。钱币的铸造量令人咂舌。源源不断出土的北宋铜钱也是最好的佐证。今天要介绍55枚北宋铜钱,这些钱币即是北宋在位皇帝根据年号铸造的。宋朝钱币的铸工考究,制作精细。钱币的轮廓清晰,文字清晰可辨,图案纹饰精美。徽宗时期的钱币铸造工艺尤为突出,代表了宋朝钱币铸造的较高水平。
◆北宋五帝钱
北宋五帝钱”通常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五位皇帝所铸造的铜钱,包括景德元宝、皇宋通宝、治平元宝、元丰通宝和元祐通宝,以下是对这些铜钱的简要介绍:
景德元宝,是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铸行。钱文为楷书旋读,四字中的“德”字省去一横,这是其独特之处。
皇宋通宝: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 年 - 公元1053 年)铸,铸造时间长达16年之久,非年号钱。钱文为篆书对钱,直读,光背。
治平元宝: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 年)铸行。在形制上只有小平钱一种,钱文为篆书,旋读。
元丰通宝:北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公元1078 年 - 公元1085 年)铸造。
材质主要为铜。钱币正面行书“元丰通宝”四字,外圆内方。版别丰富,有多种字体和形制的差异。
元祐通宝: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公元1086 年 - 公元1094 年)铸,材质以铜为主。钱文为行书,字体洒脱自然。
◆三阳开泰币
图中钱币是1931年中华民国中央铸币厂铸造的“三阳开泰”银币。此币直径45mm,重32.3g , 三阳开泰币正面有三只羊,这三只羊姿势各异,一只扭脖回首,一只侧目旁望,还有一只仰天长看,神态逼真,惟妙惟肖。在银币的左侧,竖排有“三阳开泰”四个大字,紧挨着有“辛未”两个小字。 在银币的反面,两个顽童正在玩闹,一个站在高处,手执炮仗,脸侧向一边。而另一个孩童则站在他的旁边,右手拿一根香火点炮仗,另一只手则捂着耳朵,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银币的上方有倒“春”字贴,下方有“中央造币厂”五个字,右下角有“纯银999”字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枚银币银质对味,吹音清脆,铸造精美,图案挺括,细节丰富,图案生动,护边干净利落,压铸痕迹明显,存世量稀少,弥足珍贵。
◆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是一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钱币,钱币正面为“嘉庆通宝”四字楷书款式,字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钱背有日、月,星系和瑞兽图案,此钱属于花钱。嘉庆通宝是清朝嘉庆年间(1796 年 - 1820 年)发行的货币。花钱并非官方的流通货币,而是具有特定用途的钱币,比如用于祈福、辟邪、纪念等。嘉庆时期的花钱通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
◆民国经典十珍
民国时期的钱币种类繁多,钱币作为当时的流通货币,见证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经济史具有重要意义。藏品包含:民国时期银元一枚:云南省银币,纸币三张:中央银行伍元、中央银行拾元、中央银行壹佰元,镍币一枚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两枚:山西铜元和和湖南铜元二十文,邮票两枚:民国1932年北京二版帆船邮票、民国 1949年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 金圆邮票,孙中山纪念币一枚。民国时期的钱币种类繁多,钱币作为当时的流通货币,见证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经济史具有重要意义。
◆鎏金走地龙
通体鎏金,呈行走状,左侧双腿向后,右侧双腿向前,尖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顶卷发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后拖,末梢上卷,全身装饰鳞纹,劲健有力,采用鎏金工艺。鎏金是将金和水银混合制成金汞漆,均匀地刷在器物表面,再用高温使水银蒸发,留下金在表面。这种工艺制作难度较大,对工匠的技艺和意志力都是考验,也使得走龙金光灿灿,贵气十足。
◆清三代地契
地契的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地契是古代土地房屋交易的证明文书和凭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藏友收藏了乾隆、道光、咸丰和宣统时期的地契。
这几个时期都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下,土地私有制是基本的土地制度。地契的存在和交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土地所有权的重视,以及土地作为重要财产的价值。
地契是历史的见证,通过鉴赏地契可以了解古代的土地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感受历史的魅力。同时,地契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清代徽砚台一对
砚台,是以毛笔墨书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一块好墨,如果没有上乘的砚台,是研磨不出均匀的墨色的。这两方砚台是清代太平盛世徽砚,徽砚一般指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石质细腻、造型精美、雕工大气,该砚台造型古朴雅致,线条流畅,由于年代较久呈现出乌金色光泽。其中长方形砚台一端有月牙型凹槽,盛墨汁所用。其余部分高平,为磨墨所用。砚边刻有图案,纹饰十分精美,是砚中上品。
正方形砚台上通体没有什么冲线之类,还是完整方形砚。话说砚以方为贵,为美,可见当时主人用料之奢,这样的砚台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
◆抗日时期军大衣
翻领,双排扣,衣长及膝盖与足背之间的二分之一处。腰部两旁各有一个暗袋,此大衣为军官大衣有袋盖,士兵大衣无袋盖。衣后有两根互相搭接的横腰带,缀两颗纽扣,带端互叠约12厘米。横腰带下正中开长衩。这件大衣从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一路走来,见证的不仅是志丹独立营保安大队感人肺腑的战友情谊,更承载着革命军人舍生忘死、保卫人民的大义大爱。
◆清代黄花梨床
黄花梨木的木质坚硬,结构细腻,而且不沉于水。中国的家具为啥能在世界流行,其主要原因就是黄花梨的出现使家具得到良好的传承发展,雕花,徽调,卯结构还是别的要求黄花梨体现的淋漓尽致。黄花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模式。清代黄花梨家具更是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巧的花鸟图案赢得了国际声誉。至此,黄花梨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李保兴)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