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创作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2018-06-30 16:48:57中国文化报

  

中国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现场

  王犁

  又到艺术院校毕业创作展览的季节。我像大多数教师一样,面对着刚刚从考研的硝烟中走出来的爱将,和他们一起扳着手指算计着剩下的本科时间,努力做一些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线”的艺术院校几年前就开始减少招生,校园人数已趋于未来发展的“正常”数字,但与扩招前比较,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艺考本来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每年元宵前后的考试人群,带来所在学校附近的交通堵塞,会挤上所在城市媒体新闻的头条。正是这样庞大数据的参与,哪怕80比1的比例上学,也会让校园显得更加热闹。在这个四年本科即将毕业的倒计时刻,还好夹杂着校园油菜花的气息,处处安慰着无奈的我们,青春无敌,年轻就是希望。

  有那么多人上学,就有那么多人毕业。现在的美术学院基本上,大学一年级在基础部,或可称基础教学。二年级分到各系进入细化一点的专业基础教学,三年级开始所谓的专业学习。作为学院的传统要求,毕业前必须完成和通过专业论文的答辩和毕业创作的展览,才能够顺利地拿到本科毕业和学位证书。十几年教学下来,每每带完毕业创作,我会问自己的学生,你对大学四年中哪些课程印象最深,总会听到这么一个答案,基础部和毕业创作。究其原因,基础部的学习,由于通过自己切身的努力,不管“应试”的方式还是“软试”的方式,都是实实在在地通过了尚可称为当下最为公平的考试,获得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资格。伴随刚入学的那一点新鲜和兴奋,面对的师资力量的变化和学习环境的改善,让大家在大学一年级“后高考”阶段的学习尚且努力。接着大学二、三年级,仿佛机器的齿轮,运转的不快不慢,到了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创作,突然感到四年时间的短暂,对于有所获得或者担心马虎对待没法毕业的同学来说,都是一次赶鸭子上架或者亡羊补牢的记忆。

  要想知道毕业创作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就要知道我们的毕业创作究竟体现什么。大学本科的毕业创作,首先体现作者(包括审美在内)本科四年努力积累的认识;其次体现本科四年(或者五年)学习的专业技巧,这些与手艺人没有太大差别的技术要求,也是靠四年有限时间磨炼出来的。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来说,与其说创作,不如说是学习创作的一个过程。原来的专业课程不管临摹还是写生,都有对象,都有具体的要求,仿佛我们面对可以触摸的东西。创作没有具体的要求,要自己去寻找方向,从草图到小稿,从小稿放大到素描稿,再到水墨完成稿。思想虽然可以天马行空,实际操作却是那么的按部就班、枯燥无味。在整个过程中,我经常碰到同学们的反问,艺术创作的快乐和兴奋在哪里?艺术创作一挥而就的潇洒在哪里?我苦口婆心地说,只要有技术要求的操作过程,都没有那么赏心悦目,为了追求最后的高度,几乎会抵达人类痛苦的低谷,正是这种炼狱般的过程,让你不停的突破,而后去品尝不是谁都能获得的喜悦!我们所看到的马友友、李云迪、郎朗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有这么一个非人的痛苦或者努力的训练技术的过程;《傅雷家书》中流露,少年傅聪难以忍受严格训练的离家出走,以及作为严父傅雷的内心自责,都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从艺的不容易。

  假如不通过毕业创作,去真正切身体会一下艺术创作的不容易,这些通过艺考的独木桥而挤进专业门墙晃荡了四年的院校学子,可以说几乎没有品尝到艺术的滋味!我真为他们在艺考时付出的艰辛而感到可惜。学院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除了少部分同学有精进之意以外,另外三分之二过了基础部一年的新鲜感后,开始享受大学校园中与中学处处有具体要求不同的自由。这些原来优秀的艺考学子,不充分利用大学宽裕的时间,扩充一下自己对人类文明的认识,以便提升自己对审美的理解;再加上只要参与并不难通过的专业课程,很快丧失艺考时,哪怕以“应试”为目的,努力训练起来的基本技术能力。我想让这部分人再来参加本科的招生考试,是否可以考上都是一个问号。每年在毕业创作动员会上,发现少部分同学,其对专业的诉求加上与艺术有着先天关系的青春锐利,让老师都自愧不如。而另三分之一的同学,或许是失之个人的性格,以及习惯了中学的按部就班,当反应过来大学就是这样的时候,已经面临大学毕业。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他们忘记,自己至少是60比1通过艺考的同龄人中的精英。

  虽然有专家强调,现在艺术院校的功能,已经从培养艺术家的摇篮降格到培养社会有用的艺术人才。实际上从事教育多年后,一听到“有用”这个词,心里就发怵,这个时代以“有用”为目的,几乎让高等教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正如吃饭对于活着,但活着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吃饭那样简单的道理,在这个功用的时代,让我们的思维远离常识。本科阶段教育目的,应该是借助专业不同的学习,去努力追寻“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这个“有用”的技术要求,应该是“人之所以为人”意义追寻中的分工不同或者是意外收获。通过不同专业的学习,在完善心智的过程中,感谢上帝!我还懂得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说直白一点是人成了什么都成。而我们把这个意外收获当成了主要目的,教育不出状况才怪!本科的年龄显示出来的积极向上或消极叛逆,那些与青春有关的一切状况都可以接受,但受这个功用社会影响的做什么事都先问有什么用?会让已经被体制折磨得很无奈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失望和气馁,但能怪从一个考场走入另一个考场追求“上进”的他们吗?

  在完善和量化了的学院教学中,毕业创作我们还可以学到什么?我想,至少还可以学到艺术创作个性的重要;还可以学到艺术创作像大部分人类劳作一样,花多少时间有多少收获!体会到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快乐,是经过难以企及的痛苦后,感受到突然获得的喜悦!在这庞大的教学工厂里,量化管理是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作为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填塞如表格状的课程,而是用自己可行的方式,不管谈理想、还是谈技术,哪怕“忽悠”,也要让同学们尝到绘画的味道。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书银)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