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644期】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术史的过去与未来(三)
2017-04-21 09:05:23雅昌艺术网专稿
导语:
本视频为“中国、艺术、历史:新的启程 — 致敬巫鸿教授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幕主题对谈。在对谈中,参会各位嘉宾以“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术史的过去与未来”(Where did we come from and where will we go? – Chinese art history’s past and future)为题,对中国艺术史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与变迁进行了回顾,并分析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在北美、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新趋势,并展望了学科之未来。 视频文字材料将会收录至OCAT研究中心学术年刊《世界3》第三期——《世界3:近三十年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中,敬请期待。
对话嘉宾:
巫鸿(芝加哥大学)
谢柏柯 Jerome Silbergeld(普林斯顿大学)
罗泰 Lothar von Falkenhause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包华石 Martin Powers(密歇根大学)
夏南悉 Nancy Steinhardt(宾夕法尼亚大学)
乔迅 Jonathan Hay(纽约大学)
对话嘉宾从左至右依次是乔迅、巫鸿、谢柏轲、夏南悉、罗泰、包华石
主题:中国、艺术、历史:新的启程 — 致敬巫鸿教授国际研讨会
随着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现风华,最近三十年左右,中国艺术史研究进入了新的章节。这一领域涌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这受益于新材料的发现和新近的遗址研究,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新地位。研究方向不仅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艺术史领域更深层次地扩展,同时亦通过借鉴文学理论、视觉与物质文化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这段时间恰恰也是一些杰出学者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时刻,他们的研究奠定了中国艺术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使后来数代的学者受益并成熟。这些因素一起重塑了中国艺术史,使其成为今天的面貌。
“中国、艺术、历史:新的启程” 会议旨在对中国艺术史的这一新发展作出回应。会议在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更意在提供一次旧取向与新趋势的讨论契机。为期三天的会议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主办,作为向巫鸿教授的致敬。会议将汇聚包括芝加哥大学在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研究机构的学者及研究生,他们处在不同的研究阶段,这也将有利于本次会议学术观点及研究方法的充分交流。
更多会议详情请查看会议官网:
https://lucian.uchicago.edu/blogs/cahno2016/
字幕翻译:陈明,沈晟
字幕校对:冯安宁,杨之彦,林佩璇,李丹,秦乙丹,陈鸽
(责任编辑:樊玮)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