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观察】反思艺术史论研究系列之 牟群:金与砂
2025-01-15 13:53:42雅昌发布
【按】
对美术的历史研究不是大海捞沙
对艺术的理论研究不是编织程序
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美术界在理论研究和教学科研等领域里是否存在着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高岭和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牟群近期分别撰写文章,表达了对此方面问题深切的关注。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高岭(左)和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牟群(右)
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研究滥觴,是在85思潮,那个时候美术理论界常开会,我记得某次会议上主持人统计全国美术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士,都不超过100人吧。今天却是鸟枪换炮,博士满天飞,会议成灾,论文若海。美术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拓展,放眼望去,成果灼然。但也使人深感到,伪矫之风,遍布华林。
几年前我编了一本书,叫做《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名篇选读》由上海人美出版。我把20世纪的美术批评文章分成9个篇章。每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和批评都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到了21世纪,尤其是这10年,能看得下去的研究文章和批评文章,风毛麟角,几乎就没有。现在的论文和批评已经不针对真实的问题,也不解决问题。论文只解决职称和上岗的问题。批评只解决出场费和江湖名头问题。
这种现象的哲学定义叫做“异化”,即一个看似完美、繁荣昌盛的景象。它走向了原本意义的反面。
这不是学术本身的问题,这是体制的问题。什么样的体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术。今天美术界的研究论文,缺了什么?缺了学术最重要的灵魂,也就是独立的思想。缺了终极与真理的追求。学术凭什么发展、创新、求真?就是凭着质疑、批判、证伪和独立思考。凭着在否定中肯定,在解构中建构。而这些最根本的东西,今天的学术圈和绝大部分论文中,几乎见不着。大量的论文充斥着正确的废话,堆砌的术语、辅派的注释和注疏。就是没有真东西。甚至没有结论。创造成分几乎等为零。都是网络上相差无几的东西。网络也差不多替代了真理,剩下来就只有翻来覆去。偶尔看见一些标新立异的字句,其实也是人已有之的转基因产品。
随便翻开一个学术期刊,都充斥着一模一样的论文,行文模式化,内容空泛化。一看就是为了解决职称上岗而写的。听作者们说,大部分刊物都是要收版面费的,而且不低。一个学术刊物,到了收版面费的地步,学术质量何以保障?一个优秀的学术刊物是要靠支付稿费去获取优质的文章以保证学术的权威性。
学术的会议也是这样。好像会议有花不完的钱。这些会议都是科研立项的经费支撑。这些会议讨论研究的主题也都很莫名其妙。翻来覆去的都似曾相识。偶见一些新名词,但细究却缺乏学术的逻辑性,标新立异而已。会议的发言一般也是论文的宣布。论文都不过如此,发言有何新鲜?有何必要?
不仅论文、会议如此,科研项目也如此。我曾参加过好几次国家艺术基金的通讯评审。这些项目千篇一律,100%都是办培训班。各种各样的美学、艺术、非遗的培训班。并不是说这些培训班不好。培训当然有普及和提升的作用。问题是这些培训班可以出什么学术创新成果呢?这些立项报告书也是千篇一律。培训班找几个专家讲讲就算完成了。有些专家横跨了好多领域,到处领衔,如赶场一样。所有的方法都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异性,能出什么好的效果呢?
胡适之对做学术方法的经典名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今天几乎是看不着了。首先是大胆假设没有了。假设是需要胆量和学识智慧的。假设更需要提出第一性原理,今天人类公认为真知的科学、艺术理论,哪一项不是由假设开始的?哥白尼、爱因斯坦、波尔、普朗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胡塞尔、维塔默、沃林格、苏珊朗格、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毕加索……
假设更需要提出第一性原理。现在大多数论文几乎不敢有假设。几乎全是描述性质和续貂性质的文字游戏。其次,小心求证也没有了。因为小心求证必须要在大胆假设的前提下去探赜钩玄,于细微处见奥义。这个需要功力和恒心。今天的论文几乎都是伪考古,假批判。这种学术的风气是因为机制烂掉了,机制不变,风气不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力量,只会加剧这种机制和风气的泛滥和荒诞。
学术机制的僵化、扭曲、腐败和荒诞。它产生于对人的独立思想、学术自由的控制。人类的事物一旦形成体制化,便会丧失其生命活力。继而直接扼杀创造力和想象力。学术变成了计划经济的部件产品。中国艺术研究要想真有建树,中国要想把自己的文化输出国际,必须要正视普世价值观的建立,先进方法论的运用,才能强大自己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只有改变这种计划经济模式的学术机制,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学术人材,建成文化大国,学术大国,才能贡献于世界。
作者简介
牟群 著名艺术理论家,美术批评家,1977届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出身,1986年至今任教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理论系。艺术理论及文化策划管理专业教授。
曾任《顶层》杂志、《西藏旅游》杂志、《中华手工》杂志总策划人,执行总编。
著有《视觉的智慧》、《艺术生态》、《田园荒原家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批评名篇选读》《中国油画的精神景观》、《无话可说摇滚歌词集》、《创意服装设计学》,《普通美术学》等专著。
电视纪录片《深山望远》、《盐殇》等14部。
编剧、导演、故事原创实验话剧《八大山人》(获加拿大真实电影节金奖,重庆大学生戏剧节金奖)、
担任《二分之一空间》、《上下五千年》等多项艺术展事策展人。2010担任赴台湾展出抗战巨幅国画《浩气长流》艺评总监。
(责任编辑:裴刚)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