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多多:父亲程十发是个善良风趣的性情中人
2015-04-22 15:37:22雅昌艺术网专稿
编者按:如何真实的再现“大师”?在越来越容易被“神话”的今天,我们试图通过与大师后人之间的对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通过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等三位艺术家后代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绘画大师。同时对于已逝的大师,其后人不仅仅自己本身是艺术创作者,更多的还承担着艺术家作品鉴定的重任。在我们以往的关注中,也经常会出现由于艺术家后代或者家属“非客观”的鉴定,而带来很多的负面信息,我们也尝试在采访中能够找到原因。
书画大师: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陈佩秋
陆俨少作品鉴定与收藏的“杀手锏”是什么?被传为艺林佳话的谢稚柳与张大千是如何相知并相遇的?程十发独特的“戏曲”绘画特色从何而来?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雅昌艺术网独家栏目【帽哥与藏家面对面】就是希望通过以帽哥的视角,全面展示成功藏家的收藏历程和真实心路,以及诸多业内前辈的实战历练过程。本期的访谈中,我们希望与三位大师后人的访谈中,得到三位大师作品鉴定和收藏的一些“独门秘诀”。
帽哥前言:今次帽哥同时对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进行采访,他们都是集画家、藏家和相关领域的鉴定专家于一身,而且家学渊源,父辈皆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他们分别是:陆亨,书画大师陆俨少之子;程多多,书画大师程十发之子;谢定琨,书画大师谢稚柳与陈佩秋之子。聆听他们追忆往昔,回味曾经的生活点滴,走近更为真实的大师,对我们而言,何其幸哉!三位老师艺事繁忙,在艺术领域内都身兼数职,但他们都担任着上海嘉禾拍卖特邀鉴定顾问,在对已逝大师作品的鉴定中,三位老师所采取的态度如何?作为大师的后人,他们在鉴定中的权威性如何?
在博大精深的艺术品行业,每一位专家都有自己相关的研究领域与范畴,他们必定是术业有专攻,各擅胜场。没有所谓的“能人异士”,可以做到全面精通,包打天下。有一些做企业或者在其他领域非常成功的精英人士,进入到这个行业却水土不服,吃亏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根本原因就是不清楚这个行业的内在规律与特殊性。大多数新进藏家也知道找“行内人”领路,但此人的专业水准如何,是否深谙行业规律,以及其人品、心态、人脉关系、交往能力,实战经验、利益诉求等综合因素,将会直接决定藏家收藏投资体系的优劣!
采访者:帽哥(丰华臻传创始人)(微信公众平台:fenghuazhenchuan)
被访者:陆亨、谢定琨、程多多
整理:张晖、陈小松
独家媒体:雅昌艺术网
配图:程多多与父亲程十发
帽哥:多多老师您好!我们非常想了解一些程十发先生曾经的生活点滴,希望您的回忆能帮助我们这些后辈更深入的探寻大师的精神世界。另外,您本人就是一位颇有声望的画家,您是如何看待程十发先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研究。
程多多: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有太多说不尽的故事,他老人家是个性情中人,善良风趣。我记得朋友有次对他说:发老您很幽默啊。他则回答到:“千万别这么说,我要害怕的。”朋友不解,他说:“哈哈你看啊,幽是幽灵的幽,默是沉默的默,别说我幽默,我们中国人还是用滑稽一说的为好。”
曾经有一位广东的朋友来到家里说,房子盖了一半,因为资金不足停工了,请父亲帮忙,父亲回答说:“你过几天再来,我帮你想办法。”一周后朋友复来,父亲拿出了两张大画问道:“拿去卖了,够吗?”朋友感动的连声道谢!
记得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到家里求画,说如何喜爱父亲的画,但是一直买不起,希望能有幸珍藏一幅。父亲看她如此诚恳,就拿出一幅送给了她。但没过多久发现那幅画被这位姑娘卖了出来。父亲知道了此事,但再次遇见那位姑娘时却装作不知道,也不去点破。
说到传承,就是不能完全复制,假若学生和老师的作品一模一样,其实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传承。真正的传承是两方面的构成,一是的精神方面,二是技巧方面。所谓精神,最根本的是要领会其中精髓,路要走对。而所谓技巧,就要釆众家之长变为己用。比如陈老莲画的好,父亲学他线条的流畅有力,但同时也汲取其他各家各派的优良的技法,包括西方的素描和色彩学。最终还要做到创新发展,综上才能称之为传承。
(责任编辑:万舒)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