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根植于集体主义工厂的记忆 曾宏同名个展开幕
2015-03-07 17:58:33雅昌艺术网专稿
艺术家:曾宏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2015年3月7日,时隔三年,曾宏同名个展在杨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曾宏近三年的新作,其中的三屏录像装置是其创作的最新尝试。
艺术家曾宏(左)在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三块白色》,2013-2014,布面丙烯,275 x 150cm
曾宏绘画最初的底本便是源自他曾经生活、工作过的一家地处西南边远山区的中石油下属的“三线国有企业”,从出生、成长、工作,曾宏一直在这儿呆了二十多年,一直到2000年,国有企业改革,许多人被迫下岗与“双解”,曾宏因此主动提出了“双解”,结束了这段集体主义的工厂生活,选择到四川美术学院继续深造,走上了艺术之路。虽然2004年毕业后他花了三年时间去拍摄这些工厂,但在个人的创作中,他却没有选择“再现”那些极具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场景,而是截取了一些往往被人忽略的空间角落和建筑立面作为绘画的母题,并一直延续下来。
《白色的形状-2》布面丙烯,120 x 80cm
《红色上的白色》 ,2013 ,布面丙烯 ,275 x 205cm
从2007年在加拿大Gibsone Jessop画廊举办第一个个展“三线-记忆的呈现”,到2012年在Boers-Li画廊举办自己的第二个同名的个展,曾宏将那些属于个人经验的绘画展示了出来,在这些绘画中,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工厂里的白墙、灰墙、楼房以及公共空间......
《灰色上的黑色》,2014,布面丙烯,275 x 150cm
2012年,在Boers-Li画廊举办的展览上,作品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便是在画面中那些密集和廉价的水泥构件,这些因素一直延伸到了最新在杨画廊举办的个展作品上。对曾宏来说,画面中的框就是一个建筑的轮廓,“我始终希望作品有一个现实的基础在里边,当我失去了这个框之后我心里会特别不安全,所以这几年的作品基本上有这样一个框”。在曾宏所描绘的如马赛克般的墙上,画上的这个框,是他在画面具象与抽象之间做的一个平衡,“所以当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还是想有一个个人经验在里边:那是集体主义建筑的个人经验,这个框是我对它的一种心理依附”。
《静物》No.8__2014_160X120cm _ 布面丙烯
《绿色上的红色》(双联画), 2013,布面丙烯,160 x 120 cm x 2
比起之前的作品还能看见“三线厂”的具体印记,如今曾宏的作品有了一些转变,个人经验只是一个出发点,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他的创作得以扩展和延伸,他如今希望探讨的是:“人在工业大生产之中的处境,和人与生产之间的交换关系,如果说在曾经的’工厂’中,人是用机器进行生产,从而依靠它生存和创造价值的话,机器只不过是人的工具,结束了工作,个人的生活还是会继续。那么如今,机器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不可替代的物品,甚至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就像电脑屏幕是人眼睛的扩展,手机是人手的延伸一样。当下,一个人的标配便是一台电脑与一部智能手机,你每天要花多少个小时在这个上面?你的行为模式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控制。”他将这个思考注入了他首次在展览上展示的影像作品上。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4月19日。
展览首次展出的录像装置作品:《序列》
相关链接 :
(责任编辑:罗书银)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