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评林梓&一鹊的展览“艺术家不用简历”|解构与重构——非体制化艺术实践中的主体性觉醒

2025-04-02 14:35:02雅昌发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fac5151820984d4fcbfc83d89333c182.png

艺术家不用简历

艺术家:吴远香,德西,张迪,石海诺,胡了,陈洋,三没仙人,霍怡庭,罗逸清,吋坤宇,陈杭,侯佳伦,颜佳鑫,孙坤,王真,彭九瑜,李洋,扬子仪,郭双玉,和煦/Sure.X,付述俊,肖肖,巩驰洲,赵凯,郑天赐,段鑫,夏呢,黄欢,张羽翔,张振,王涛,钟欢,方诗棋,Mickey(陈慧茹),时智宇,张丁友,郑郑,曹小韭,李书天,张戈 ,唐菲凡 ,孙张义 ,赵权立(SCLB) ,蒋雷池 ,魏瑶 ,刘见素 ,成娇龙 ,冷俊乔 ,张星 ,丁佳颖 ,钱奇成 ,陈湘楠 ,绘狩 ,时浩 ,陈一丁 ,宁威 ,王熠 ,戚葆琪 ,董梦林 ,周嘉乐 ,渊遐 ,辛鱼安 ,李明倩 ,莫吉丰 ,呼延文 ,王晓雪 ,谢聿明 ,赵熠芸 ,闻涛 ,陆玉俊 ,梁晰然 ,艾民 ,邹文博 ,金瀚康 ,王健行 ,张梦紫 ,秦婧娱 ,冀策 ,万菲菲,莫书草,卜天,孙炯炯,苏雯,张今明,刘晋北,朱印,胡龙逸佳,许馨戈,卢守辉,张晓瑜,方以芃,夏天圣子,曲繁昌,吴方洲,一一,房兆实,郝婷婷,王文卿,张耀元,王奕鑫,孔令达,不二,秦艳芳,高锋,慕永政,张楚悦,李莫,葛伟,李安庥,王佳莹,赵汉青,刘东路,oink,张逸驰,凉玉糖,徐帆,程一诺,郭子萱 ,朱文语 ,张锦平 ,斯嘉丽Scarlett ,杨紫萱 ,邓南艳 ,石珠宇 ,夏禾 ,白钰毕婕 ,应希立 ,李拜 ,王宁静 ,牛慧明 ,韩妙妙 ,张彤 ,杨子龙 ,楼建儿 ,杨舒蕙 ,安定 ,王禹 王锌悦,姚轶淳,徐玉杰,兰云鹤,周喆鸣,德千惠,乔凌,安锋,李尚雨,黄宇辉,林耀宇,黄浓浓,杨卡,ト天,李小燕,邓震,施佳巍Olivia Shi,肖丰宇,Newnew Zinger,崔青洲,萧婴,宋家瑶,林俐颖,烈子/苏菲,蔺晨雨陈兴昊,邢瑜,陈杭,刘青阳,Julien Douillet,马境泽,翟献硕,万相,丛丛,冯越,张百仅,Ash Zing,陈鸣瑀,邓震,杜成杰,刘明,蘑菇(陈晨),死火山,任可,萧婴,梁煜苗,王家辉章啸,李刚/ 祁志龙(没谱乐队),谢松庆,李国弘,林俐颖、叶茜茜、Laurel、喜庄悦、爱挂

策展⼈:林梓,⼀鹊

学术嘉宾:

央美美术馆前副馆长王春⾠

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 Paul Gladston

执⾏策展:洞洞;叶茜茜;ruin

设计:王禹

合作导演:崔青洲

场地:东巢碾⽶⼚当代艺术中⼼

品牌合作⽅:俊平omyLife;春⾠当代艺术研究中⼼

文/王春辰

在当代艺术的浮沉变幻中,一场没有既定简历的展览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在杭州的东巢碾米厂悄然展开。“艺术家不用简历”(NO RESUME FOR ARTIST)这一展览的名称本身便具有某种挑衅意味,仿佛在反思当代艺术体系对艺术家身份的固化,同时也隐隐彰显着一代年轻艺术家的不羁宣言。由林梓与一鹊共同策划,这场展览不仅是对艺术生态的介入,更是对当代艺术展示机制的某种试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d90eac0cd594cb42a590f06cef144e67.png

去中心化的展览机制:艺术自发生长

这场展览没有权威评审,没有艺术机构背书,更没有市场推手的干预,而是由艺术家自主组织、自筹资金、自行布展,呈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策展模式的自发性。展览的征集期仅一个月,最终吸引了289位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逾1200件,展览空间达2000平方米,开幕当天更是吸引了5000余人到场,这一数字本身已足以证明其影响力。

展览的策展逻辑不再是由策展人筛选艺术家,而是开放征集,所有提交作品的艺术家均可参展。策展人不再扮演权威的评审者,而成为展览机制的组织者,这种去中心化的策展策略在某种意义上挑战了既有的艺术展览体系,呼应了《艺术的民主》中关于“去中心化创作共同体”的理论预设。其本质已经超越传统学术展览的范畴,更像是一场艺术的集会,一次青年艺术家们的自我宣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2132ea3e78c6496715f1606cafb40123.png

艺术身份的再定义:无简历,亦有力量

“艺术家不用简历”这一概念,直指当代艺术界的一个潜在困境——艺术家的身份往往由机构、画廊、市场和学术体系所定义,简历成为艺术家进入艺术世界的门槛。然而,艺术的本质从来不应被简历所框定,作品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存在。这一展览的机制,为那些尚未在既有体系中获得认可的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得他们的作品能够在真实的公共空间中被观众所感知,而非囿于机构化的评选标准。

一鹊在展览中的角色尤为关键,他不仅是策展人之一,更是推动这一展览理念的核心人物。作为艺术家,他的实践始终带有某种激进的思辨性,而此次展览亦展现出他对艺术生态的深刻洞察——不以资历论高低,不以关系定去留,而是让所有有志于创作的艺术家都能获得表达的权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f7fe9d8a2e7ee392d036ba68e9e7283b.png

@谢松庆

现实的困境与理想主义的坚持

尽管“艺术家不用简历”展览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参与度和传播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策展团队亦面临诸多挑战。资金短缺、空间协调、布展人手的不足,都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然而,策展团队通过向参展艺术家收取35元报名费的方式,透明化所有收入与支出,并将资金全部用于展览本身。这种财务透明的做法,在当下的艺术生态中显得尤为难得——它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模式,更是一种对艺术生态建设的信任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8da00eb3d4ba61ab35df786ccecff3f2.png

艺术的未来:从展览到社群

这场展览不仅仅是一次作品的集结,更是一种社群的建立。在展览过程中,许多艺术家主动参与布展,与团队一起工作四天,展现出艺术社群间的高度互助精神。同时,展览开幕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持续发酵,小红书话题“艺术家不用简历”在短时间内积累了1.4万次浏览量,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使得展览的影响力远超展厅本身,形成了更广泛的社会传播。

最终,“艺术家不用简历”不仅是一次展览,更像是一场对艺术生态现状的反思与实验。它让我们重新思考,艺术家是否必须依赖既有的系统才能被认可?展览是否必须经过学术或市场筛选才能被视为“有效”?在艺术行业高度专业化、机构化的今天,这场展览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艺术仍然可以由艺术家自主发声,而这份年轻的声音,或许正是当代艺术未来的某种可能。

展览仍在继续,影响仍在扩展,而它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持续在未来的艺术语境中回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05092afff15d2fbaa53384d3b15ab086.png

——评"艺术家不用简历"的空间政治学

在杭州東巢碾米厂的工业遗存中,一场名为"艺术家不用简历"的展览实践,恰如福柯所言"异托邦"的现实投射,将289位艺术创作者的1200件作品编织成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微观图谱。这场展览的深层价值,恰如阿甘本在《来临中的共同体》中论述的"任意独体"(whatever singularity),在消解制度化筛选机制的过程中,暴露出艺术生产场域中隐蔽的权力拓扑结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7c86c6daef7b4744ad5e1420b9c40275.png

一、身份祛魅与艺术民主化的双重奏鸣

当简历制度在艺术领域异化为布尔迪厄所言"象征资本"的计量单位时,林梓与一鹊的策展实践构成对艺术身份认证体系的激烈解构。这种祛魅行为呼应了《艺术的民主》中关于"去中心化创作共同体"的理论预设,通过取消传统策展中的简历审查机制,展览空间转化为朗西埃笔下的"歧感共同体"。每位参与者缴纳的35元报名费,在微观经济学层面构建出平等参与的契约模型,这种经济民主化尝试暗合了克莱尔·毕晓普在《人工地狱》中论述的参与式艺术伦理。

碾米厂空间内悬挂的1200件作品,以星火燎原之势重构着艺术生产机制。这种未经筛选的集体展示,恰似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民主化预言在数字时代的变异重生。当小红书平台1.4万次的话题浏览量转化为现实空间中的5000人次流量,虚拟与现实的交互通道被彻底打通,印证了《图像的政治》中关于"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民主"的论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436aae343ab95c86989735b033a07de.png

二、废墟空间的现象学转译

東巢碾米厂的工业废墟,在现象学维度上构成了海德格尔"此在"的空间具象。斑驳的混凝土墙面与锈蚀钢架,作为"世界之世界性"的物质载体,在艺术介入后演变为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的"身体-空间"复合体。12位志愿者与3位布展师傅的协作网络,在德勒兹"块茎理论"的观照下,瓦解了传统策展的权力垂直结构,构建出德·赛托所说的"日常实践"战术空间。

这种空间转译策略,与《艺术介入社会》中分析的柏林Tacheles艺术家占领运动形成历史对话。不同的是,中国语境下的非体制化实践呈现出独特的拓扑结构:既规避了西方街头政治的对抗性,又通过自媒体传播实现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另类建构。展览开幕当日50位跨地域艺术家的自发聚集,在数字孪生时代重构了本雅明"灵光"消逝后的新型艺术共同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934f8186efe46eb963d3bb2cea30633.png

三、艺术生态学的范式革命

这场实验的价值链延伸,在阿瑟·丹托"艺术世界"理论框架下显影出双重革命性:其一,通过将289位创作者的生存状态转化为可视化档案,展览本身成为皮埃尔·诺拉"记忆之场"的艺术版本;其二,1:40的策展人与艺术家比例,彻底颠复了格林伯格式权威策展模式,实践着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关系美学"的平等对话原则。

财务公示环节的透明化操作,在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中,构成对艺术资本异化的象征抵抗。这种经济伦理的自觉,与《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中强调的"体制批判"形成跨时空呼应,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构筑的数字化生存语境中,开辟出艺术自治的新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8fe4bb6a3ba0fe76ed0a454ed6b101c2.png

结语:未完成的艺术宪章

当展览组织者坦言"这就是一场自嗨"时,这种自我指涉的悖论性陈述,恰是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注脚。在艺术全球化的黄昏时刻,"艺术家不用简历"的实践犹如德里达的"替补"逻辑,在主流体制的裂隙中播种未来艺术生态的基因图谱。这种非体制化实践的生命力,不在于解构的彻底性,而在于其揭示的艺术民主化潜能——正如《艺术的终结之后》揭示的真理:当艺术摆脱制度枷锁时,真正的艺术史才刚刚开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81186c3a79e12ad5f9cfe3a0480a0de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b87aed84136512185a430ccbcad8f2e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b30802fd36d05316907560743fc518c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91a667a5519b51dc8d7b055b7e4594e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3a083cd26a0bcfc704ce7c3e50d916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db3c32ed8e4bfca1e0548f163293644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5f4e2f3be8931d99615d17699d296a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ca1a93aff14752a3b35f09d6f293cc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be2db63e2adae84fae078948c9665312.png

(责任编辑:陈耀杰)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