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五)
2025-03-30 15:05:12雅昌发布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
时间:2025年3月20日上午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六层学术报告厅
研讨会现场
相关链接: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一)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二)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三)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四)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五)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六)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七)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八)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九)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十)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十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任编辑
孙欣:
很荣幸参加谢天成先生的展览。一直以来,我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北京画院,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览极具学术高度和艺术品质,这个展览也不例外。
来之前我拜读了红梅老师撰写的文章,她花费十个月的研究心力梳理出谢先生创作的艺术脉络,并且给予了学术定位。从策展角度看,今天的展览无论是从主题策划、内容选择,还是布展设计、观者动线,都细致有效地展现出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以及不同阶段艺术探索的实验成果。我看了两遍,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展览,很用心。学术方面,红梅老师主要选择谢先生近十年来的优秀作品,精选代表性作品,如作为大写意山水创作起点的、作于1982年的两件早期作品,还有90年代的部分佳作。她从谢先生最初学习西画方法到追随刘海粟先生师造化、师古人,再到放眼世界之后的师心源、创我法等诸多方面深入挖掘,梳理出艺术家自1982年至今40多年来艺术境界不断深化、语言不断纯化的内在逻辑。
我谈三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写生的内化。1982年《九上黄山随海粟师于西海门写生》的题跋,记载了谢先生追随刘海粟先生写生的感受,点明采用恩师中锋用笔的方式以及领悟到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比对2012年前后的作品会发现,无论是花山系列还是瑶山系列,艺术家已经从石涛的写生观转向到苏轼“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的境界。相对于直觉感应式的现场写生,近十年来更多地依托于记忆与想象展开对于山水结构、精神、意境的研究与表现。记忆和想象不断内在发酵,从师承风格中拓出新路,呈现出即兴、自由、多义的新面目,如花山系列,抽象性中闪现着人类童年时期原始艺术(如岩画艺术)的神秘与奇异,引导我们走入历史记忆当中。
第二,韵的接力。尤其是瑶山系列,给我很大的触动。构图饱满,墨色氤氲。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色中有墨、墨色相彰。恣意迷离中尽显山水的神采灵韵,难能可贵的是在极具复杂性的色调中蕴含着精微的笔墨细节和丰富的肌理层次,不难发现艺术家面对中与西、意象与抽象、客观与自我之时探索搏斗的艰苦过程。“韵”,让人想起“飞光嚼采韵”的吴大羽先生。吴冠中曾在文章中提到,吴大羽是“以韵吞食消化西方的形与色,虽艰苦,几代人的接力,必将创造出奇观来。”“彩韵墨象”无疑呼应了这一接力。展厅中的彩墨、水墨,体现谢先生创作的车之二轮:一是绚丽多姿,错彩镂金;一是清淡萧疏,洗净铅华,展现出对于经典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元素,不断的融合、调和,生成具有个人化生命温度的山水奇观。与其说是寄情山水,不如说是以流动的气韵、吞吐的精神映现宇宙万象的本质性意义,正如红梅老师文章中所表述的,引导观者展开对东方意境、生命意识的探寻。
第三,技法创新。谢先生在恩师基础上发展出了“竖泼技法”,模拟山水的走势,加上重力和宣纸材料的渗透力,显现出飘逸空灵的气质,线条的节奏、运动的力之美极具形式美感,后来发展出了竖泼人物画。贡布里希曾说,中国的艺术家求精求雅,西方的艺术家求新求变。而谢先生不仅求精求雅,而且不忘求新求变,体现了可贵的传承意识和强烈的探索精神。
中国画的当代转型是中国画家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谢先生从中国画大写意传统一路走来,以塑造形与神、道与技、心与物的和谐关系为最高追求,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元素融汇于中,在图式的意象性、审美的丰富性、语言的创新性都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感谢红梅老师带来这个极具启示意义的展览,提示青年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思考传统精神、审美智慧的当代性价值,进一步认识到当代文化语境中立足本土文化,以开放的视野面向世界,接续转换中华美学精神的价值所在。
祝贺谢天成先生展览圆满成功,祝贺策展人红梅老师。谢谢!
(注:“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相关内容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王丽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