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二)
2025-03-29 14:44:01雅昌发布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
时间:2025年3月20日上午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六层学术报告厅
研讨会现场
相关链接: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一)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二)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三)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四)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五)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六)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七)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八)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九)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十)
视频 | “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场回顾(十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
于洋:
谢天成先生展览的现场有两层,一层是彩墨,一层是水墨。这个展览无论从策划的角度,还是还原式的展览一位老艺术家,构成20世纪中西融合一脉彩墨艺术历史角度展现非常精彩。这个展览无论是从范院长的题字,还有谢天成先生艺术造诣的角度,特别是刘蟾女士非常生动的在开幕式讲到谢天成和老一辈像刘海粟先生的关系。看了作品,很有感触。
首先,谢天成先生很勤奋,尤其是近年来泼墨泼彩,以及对于色彩驾驭融合在一起,有独到的地方。这也给我们一种启发和想象,对于中国画里面色彩的研究或者认知,从南北地域的角度,北方的色彩相对用水量少,像中央美术学院立粉贴金的,工笔重彩的,造像式的,像蒋采萍先生,黄均先生的线条,越往南走,越善长用水和色,和水性的色相融合。刘海粟的色彩就是结合了西方现代派的色彩张力、对比色,包括冷暖的认知。当时民国时期的全国美术展览,上海陈小蝶写了一篇文章,从全国美展看画派,谈到了“美专派”,用了四个字“骇红惨绿”,说美专学生画的跟刘海粟画的很像,另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的张力,纯度很足。对于传统中国画有巨大的冲击变革,也结合了笔墨。积彩积墨积粉,很大程度上融合了刘海粟的传统,也结合了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墨韵墨致,从墨韵里面找张力,这与传统的山水画、青绿山水也好,彩墨山水也好,都拉开了距离。这样一条文脉再往南走,到了岭南,居廉居巢的撞水撞粉与积彩积墨积粉又不同。
谢天成是广西人,他的笔墨里面,图式风格里面,一些符号也让我想到广西花山岩画,以及贺兰山岩画,矿物质颜料经过漫长的时间漫漶之后包括剥落的感觉,那这种感觉在谢天成笔下,对材料的创新表达当中达到新的境界。彩韵墨象,非常朴素,又非常直给,作为一个展览题目,意味深长,展览中经常会用到“象”这个字,谢天成作品当中既有传统的墨韵,又有西方的图式意象和色彩观念。
去年全国美展一系列的展览研讨,我一直在谈,今天图像时代缺少画意,我们寻找画意,尤其是今天人工智能,图像时代、新技术时代、新材料时代,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展现出画意,生动的展现出画意,纯粹的感人的画意,而不是仅仅出于悦目或者图像的拼接,这个角度或者信息,其实图像也是一种信息,图像信息的混融角度的展现。谢老在这个角度上有他非常独到的理解,他很多作品对于青绿色,对于暖色红色运用很多,整体格调偏冷色青绿色为主,但是很多用了艳丽的火焰般的颜色,既延续了刘海粟的现代派风格,另外作为广西人,他也将地域文化、故园文化放在里面。当然他的作品也有干裂秋风的表现,对于颜色的经营,有点像综合材料。很多作品用搓揉的方法,加其他的介质,都使颜料本身和墨色、画面有很好的结合。所以无论是积彩积墨,也有撞色撞粉的地方,也有洗的,不同技法赋予了作品很好的多元的视觉质感,这是人工智能图像目前所看不到的。从这点来讲还是能够展现他的画意。
他是对自然造化很重视的画家,他也集成了刘海粟十上黄山的精神,通过写生,通过走遍各地吸收养分,吸收自然造化和天地精气的进行表现。
总之这个展览从彩墨入手,又还原了一位老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将20世纪中西融合一脉的色彩传统做了回归。展览对于颜料本身的呈现、研究,对于彩墨技法、画法、画理本身的展现也达到学理层面。
再次祝贺谢老的展览,祝贺北京画院,祝贺红梅的展览。
(注:“彩韵墨象:谢天成艺术作品展”相关内容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王丽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