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国画家任珮韵:绘千里江山 唱艺术人生
2025-03-28 17:40:39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杨翔菲)初次见到任珮韵正值2024年盛夏,彼时她的《千里江山图》已进入最后的着色阶段。再次见到任画家已是2024年初秋,她在空旷的场馆中忙忙碌碌,与裱画师一起装裱这幅巨作。2025年初春,记者第三次见到她,她的脸上是满满的自信,她笑着说:“我的画终于好了!”
新绘《千里江山图》局部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由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师王希孟创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卷不仅代表着我国青绿山水发展的最高峰,也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
《千里江山图》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千百年来,画家们前赴后继学习临摹,多种衍生作品传承经典。来自上海的歌唱家、国画家任珮韵用十年之功筹备、绘制该作品。如今,任珮韵版本的《千里江山图》终于完工、即将迎来首展。任珮韵说:“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就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到,我想,我就是为了这幅画而生。”
继往开来 绘千里江山
任珮韵生于1969年,先后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是国画大师陈佩秋先生的入室弟子。在绘画上,她痴迷于宋画的研究与临摹,借鉴西画融合创新,长于设色,尤善工笔重彩。
任珮韵资料图
“1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处看到了《千里江山图》,然后就无法释怀,吃饭、睡觉都想着这幅画。”任珮韵回顾,彼时她已经进行了数年的艺术创作,包括水彩、水粉、素描等。但是当她看到《千里江山图》的那一刻,就被宋画高超的绘画技法所吸引,于是她的艺术风格开始回归传统,在中国画的巅峰和殿堂宋画中遨游。
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运用了大青绿山水的画法,表现了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象,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幅长卷以宏大的气势、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绽放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激发了无数艺术家和学者的创作灵感与研究热情,对历代包括近现代的文化、艺术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今,任珮韵结合临摹、临创、创作三位一体的手法,绘制了新的《千里江山图》工笔重彩长卷。
《千里江山图》原作高51厘米,长近12米。“每次看《千里江山图》,我都能感觉到这幅画表达出的张力。我认为我应该摆脱宋朝绢尺幅较小的限制,用更宽幅的绢来展示其恢宏的气势。”任珮韵说,等比例放大绘制《千里江山图》,可以让其中的细节更加清晰。任珮韵的作品将原作放大两倍,画芯高度超过一米,长27米有余,加上引首和尾跋,整幅画作长达30米之多。
“大青绿山水画法自古以来就是对画家最难的挑战,全景山水画是反映笔墨美感和线条质量及设色效果的综合体现,是对画家阅历、学识、境界、技法、天赋和对艺术审美的高度考验。”任珮韵说。
任珮韵告诉记者,临摹并对《千里江山图》进行进一步的创作,最艰难的莫过于对色彩的把控。这幅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主要以石绿、石青、赭石、朱砂等多种矿物质原色为主,通过在绢面上反复渲染,形成浓淡相宜层次丰富的效果。“我们在生活中很难接触这种矿物质,因此,我通过朋友的引荐去西藏向唐卡专家‘取经’,一点点地学习用哪种胶、怎样用水等细节。掌握了这些之后,整个创作才能顺利进行。”
记者发现,该幅画作色彩明快、厚重、亮丽。任珮韵说:“我利用三矾九染的中国画传统技法,层层递进和晕染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使整幅作品呈现出鲜活的高级感。”
解决了色彩问题,还要解决线条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在书法上勤习苦练下功夫。”任珮韵介绍,《千里江山图》中的线条与平时看到的传统画家线条不同,是更接近于瘦金体和草书的线条。该画中书法的用笔、曲直圆转的顿挫、起笔收笔等均和其他宋元画不同。
在任珮韵看来,《千里江山图》这样的传统作品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工笔重彩山水中的顶级作品,临摹并传承它,是一种“守正创新”。“师古人,师造化才是学习中国画的正脉。”任珮韵说。
历时两年多、总计超4500个小时,任珮韵的《千里江山图》终于绘制完成。“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做了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种使命。”任珮韵说。
跨界风采 让画中有歌
任珮韵在大学里学的是音乐教育,擅长声乐与钢琴。在声乐上,她师从上海音乐学院王秀云、李秀英等声乐名家。2009年,她的首张独唱专辑《难忘》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2011年她又推出另外两张专辑《琴歌》《回忆》。
多年来,任珮韵一直痴迷于宋画。她告诉记者,这种热爱��始于她对唐诗宋词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基于对历史、音乐和戏曲的陶醉。在她的笔记中抄有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话:“跛足而不迷路,胜过健步如飞而误入歧途的人。”
任珮韵十几年来已绘制了一百多幅宋元花鸟画,其中包括临创的多幅宋代巨幅全景花鸟画。她细心体会并努力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传递到笔下,又把对绘画的感知和理解传递到音乐上。唐代诗人王维曾提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酷爱音乐、绘画的任珮韵,则追求画中有歌,歌中有画的美妙境界。
任珮韵这样比喻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的节奏好比绘画中的骨架,旋律是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和声可以理解为绘画中的渲染,而情感则是两者的灵魂,是心境的体现。我希望通过画面的节奏来表现韵律之美,以体现‘歌中有画,画中有歌’的艺术追求。恩师陈佩秋先生在生前也鼓励我多临宋画、多写生。”
正是因为学习音乐的经历,让任珮韵的绘画作品独具韵律美感。上海朵云轩资深书画编辑、书画鉴定专家张春记这样评价任珮韵新绘的《千里江山图》:画作每个段落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形成了一种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图中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等多种方式,使得画面渐入佳境,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
张春记认为,从任珮韵的画里能看到她对宋画的用心研摩,其绘画特色可以“法度、美感、新意”六字来概括。所谓“法度”,是指其艺术渊源有自,对经典传统有所继承;“美感”,是指其作品能给欣赏者带来审美愉悦;“新意”,是指其绘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融以自己对生活的体悟,能在作品中形成个人面貌,即古人所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在2024年甲辰岁末复旦大学内的一场文化交流活动中,记者有幸现场听到任珮韵演唱了京歌《梨花颂》,她宛若流水的歌声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聆听任珮韵美妙的歌声,再观看她富有感染力的画作,记者感受到音乐与绘画交融的艺术魅力。
融会贯通 显文化自信
在任珮韵看来,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山水完全不逊于西方油画。“我们传统工笔画的特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把它继承好、传承好、发扬好,进一步展示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2022年,任珮韵的工笔画作集《雅琴风华:秋艳》出版,全书共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花信鸟语、山水清音、写照传神、天骨遒美。在新书发布的座谈会上,播放了任珮韵与合作伙伴一起制作的动画视频《秋艳》。任珮韵说,绘画还应跟随时代进步,大胆运用数字化技术创作动画视频,创造性地呈现宋画工笔与写意的高度统一。
2024年深秋,任珮韵新绘的《千里江山图》进入装裱阶段。
任珮韵告诉记者,在绢素上所作的画,因其中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褶不平,不便观赏、收藏和流传。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才能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记者在现场看到,《千里江山图》的画芯陈列在40余米长的桌子上,任珮韵与装裱师一起,细心地托裱、刷浆、排刷、起件、绷板、封固……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细心。任珮韵说,自己每幅画的装裱几乎都要亲自叮嘱,如今《千里江山图》这样的重要作品,每个环节则更是要亲力亲为。
作为一幅超过30米的长卷,《千里江山图》的装裱过程耗时30日。随后,任珮韵又用数月时间对画作再进行细节上的提炼,再附色彩、再复勾线条。
如今,《千里江山图》终于万事俱备、静待首展,而《新绘千里江山图》的书籍及迷你手卷也即将上架。任珮韵告诉记者,接下来她会与合作伙伴一起,用心设计更多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任珮韵期待,用多种方式让观众、读者置身自然、享受自然,从而激起更多的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图书《新绘千里江山图》封面和封底
业内人士认为,任珮韵以跨领域的艺术实践,在国画与音乐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既延续了宋画的精微与诗意,又通过数字化、跨媒介创新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她的多重身份与多元创作,展现了艺术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责任编辑:罗亚坤)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