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艺术馆精彩呈现“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
2025-03-25 17:58:49海派艺术馆
“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于3月21日至4月20日在上海海派艺术馆正式展出,展览呈现了姜宝林代表作品78件,分为白描、新抽象、积墨、大写四个板块,以近年来创作的巨幅作品为主。
3月22日上午,“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开幕活动在海派艺术馆隆重举行。活动中,各位嘉宾分别致辞,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了姜宝林的艺术成就。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致欢迎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讲话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视频贺词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薛永年视频贺词
主持人代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的贺词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讲话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守卫讲话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讲话
本次展览艺术家姜宝林老师致感谢辞
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代表艺术馆接受捐赠
展览启幕
参展嘉宾及艺术家合影留念
陈家泠、姜宝林、杨晓阳艺术讨论
姜宝林和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直播导览
开幕活动圆满结束后,一场以“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画现代转型”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随即展开,与会专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赞赏了姜宝林在中国画现代转型探索上所取得的成就。
学术交流会现场
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亲授。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姜宝林先生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创新精神,赢得了众多国内外奖项与荣誉。在国际舞台上,他荣获“1992第26届蒙特卡洛现代绘画世界大奖赛”大奖——大公政府奖;1999年获得美国佛尔蒙特国际艺术创作中心富瑞曼国际艺术基金会艺术创作一等奖;2017年其瓷板画作品《东方之韵》获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大奖——终身成就奖"银柳叶奖"。2024年,姜宝林荣登首届福布斯中国·文化人物——杰出艺术家榜。在国内,姜宝林先生同样备受瞩目。他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2016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笔墨语言的现代性进程:从黄宾虹到姜宝林"高层国际专题研讨会暨姜宝林笔墨语言特展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姜宝林先生在艺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也体现了他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上的不懈探索。
姜宝林 天公 213x520cm 2019年
早在1987年时,姜宝林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人作品展,他的两位老师陆俨少先生和李可染先生分别为姜宝林题词祝贺。陆俨少先生题词:“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李可染先生题词:“实者慧”。多年以来,姜宝林以“关起门来做学问”的精神,践行着两位导师对他的要求,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画画。今天,姜宝林在这次展览中,又把当年两位导师的题词放展出。既是对恩师的纪念,又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是姜宝林的一贯的艺术主张。“要笔墨,就是很中国;要现代,就是要很世界。”姜宝林如是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海派艺术馆展厅现场
姜宝林的艺术既秉承了他的老师对他的教导和影响,又体现了他融通中西的世界眼光。姜宝林以传统文人画为根基,同时眼界开阔,对其它艺术种类包容并蓄。从他山东老家的木版年画中发现了并排线条重复所产生的现代美感,从中得到启发,独创白描山水。对于原始艺术、农民画、皮影、画像砖(石)等,甚至京剧服装袖子上的传统纹样、传统门窗的格子花纹等都给他以启发。姜宝林的目标是把古老的中国画推向真正艺术上的现代艺术。他的现代探索是中国式的现代探索,充满了中国元素。同时,姜宝林审美眼界很宽,具有世界性的胸怀和眼光。上世纪70年代,受时代的局限,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品才能在国内看到时,他就对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作品深入研究。后来又研究西方现代派艺术,发现其中的现代美原则与中国民间艺术有很多呼应。在艺术上的思索,都融于生活感受。“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姜宝林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美的绽放。他的艺术创作做到了有感而发,即便是抽象作品,也有生活源头。
展览现场
姜宝林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功力深厚的笔墨与张扬个性的抽象现代形式充分融合,形成既是中国的,又具有国际范式的独到风格。他的探索,为新时代下中国式现代美的建构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陆俨少先生在姜宝林作品上题款:“宝林此作特有新意,须出示深觉英年奇气,有愧老迈。”透出对姜宝林的欣赏和鼓励。张仃则对时年45岁的姜宝林写到:“其人: 北人南相,其艺:南北兼宗……我以为他已‘人到中年’底子很厚, 又积累了多年创作实践的经验,眼和手都达到较高的层次,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中,今后一定会不断地有新的突破”。
陆俨少题字
多年后的今天,作为“80后”的姜宝林,其艺术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赞赏:
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周韶华评论姜宝林的艺术时说:“在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和李可染诸前贤之后,中国画坛新一代的大手笔正向我们走来。”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认为:“他(姜宝林)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艺术风格,但不属于古典的、传统的面貌。他在中西兼融的实践中作出了富于智慧的选择和扬弃、强化与吸收,但却少有生涩怪异的毛病。他的创作观念无疑是现代且富有创造性的,但却没有脱离中国民族艺术的根脉。”
牛津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国际中国史学专家苏立文这么评论姜宝林:“他是当代最引人入胜的中国画家之一:虽然他的表现媒介采用传统的中国水墨和毛笔,然而他同时又赋予了传统观念以新的意蕴。” (丁宁 译)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劳丽·亚当斯认为:“(姜宝林作品)既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传统,同时又是令人耳目一新、充满活力的全新面貌。”(丁宁 译)
瑞典德隆大学东方艺术史博士拉尔斯·博格伦德在文章中说:“他(姜宝林)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山水的格局,创造了一些新颖且不同寻常的画作。在崭新的构图里,空间、距离和深度透视等的错觉效果是别具一格地通过这样的方法而获得的,即富有生机和浮动感的淡墨线条层层叠成诸多几何形式,而这些线条又如蛇似烟地盘旋蜿蜒于设色柔和的画面上。这些构成既具现代性的实质又含有古老的观法墨线的视觉势能,强化了中国画的基础。这是一种理应全球瞩目的伟大艺术成就。”(丁宁 译)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与艺术家姜宝林的对话:
Q&A 对话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姜宝林
雅昌艺术网:姜老师,您在水墨的传承与创新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可否请您分享一下个人的相关经验与见解?
姜宝林:回顾我的创作历程,经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教学理念,即“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所谓“要笔墨”,就是要传承传统,坚守民族立场与文化精神,并且练就扎实的笔墨基本功。“要现代”则需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语言,而要实现现代性,就必须融入时代精神,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
姜宝林 《旷》 77.5cm×69.5cm 1998年
雅昌艺术网:在水墨的传承与创新进程中,您对下一代学生抱有怎样的期望呢?
姜宝林:我带领博士生、访问学者以及各类高研班的学生们共同探索如何将古老的中华艺术推向现代。我要求学生们不能仅仅在表面上模仿我,而应在观念上达成一致,各自走出独特的艺术道路,创造出个人独有的艺术风格。如此,在相同的理念指引下,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自发地构建起各自独具个性的艺术风貌。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强调要狠抓基本功,全面继承古人留下的丰富笔墨经验。然而,深入研究传统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当下新的中国画,推动中国画迈向现代。同时,要摒弃陈旧的审美观念,确立全新的审美标准,做到既不脱离传统根基,又具备鲜明的时代精神。
姜宝林 《一夜西风》 144cm×367cm 2010年
雅昌艺术网:在绘画创作中,您是如何进行水墨创新的呢?可否分享一些经验,以便让更多人了解您在创新过程中关于笔法、运笔以及水墨运用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姜宝林:古人留下的笔墨经验极为丰富,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学习某一家或某一派,而要全面掌握,就像练习武术要精通十八般武艺一样。这样,在表现新时代的内容时,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丰富的笔墨资源,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意境。我始终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无法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任何一个大师的基本功都不会差。
姜宝林 《杭州双年展·屏风系列之三》 365cm×144cm 2018年
(责任编辑:罗亚坤)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