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细节的尺度:毫厘间 见世界”「建本」会员雅昌探秘:一本书的诞生
2025-03-10 14:37:49雅昌原创专稿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书墙合影
2025 年 3 月 9 日,“细节的尺度——建本文库成书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站”在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举行。在「建本」创始人、著名学者梁文道和「建本」创始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的带领下,「建本」会员朋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 —— 探寻一本书的诞生。
活动现场
雅昌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致力于将纸质书籍打造成艺术品,使书籍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兼具美学价值与收藏意义。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企业文化展区
在一楼企业文化展区,万捷董事长向会员们介绍了雅昌的发展历史与企业文化。雅昌是一家综合性文化艺术服务企业,目前拥有北京、深圳、上海三大运营基地,业务覆盖艺术印刷、数字印刷、艺术数据互联网等方面,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精品书籍展区
在一楼精品书籍展区,会员们被一本本精美的图书吸引。万捷董事长为会员们介绍了书籍印刷的先进技术与装帧工艺的独具匠心。他详细介绍了著名画家陈丹青的速写作品集《再见吧速写》,全书分为六册,分别对应陈丹青的六个重要人生阶段。每册的装帧方式和纸张质感各不相同,试图还原不同历史年代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这些速写作品是陈丹青个人艺术生涯的见证,这本书也是一件艺术品。
由雅昌和旅顺博物馆联合出品的收藏级《红楼梦》绘本艺术图集也吸引了众多会员的驻足。万捷董事长讲解了该图集的特点,同时还介绍了与该图集内容相关的《红楼梦》数字艺术展。雅昌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印刷车间
随后进入印刷车间,会员们亲眼目睹书籍制作的全流程,从纸张的选择、油墨的调配,到印刷的精细操作,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与专业。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书墙
二楼是北京雅昌艺术中心约17 米高的书墙,不仅展示了海量的书籍,更彰显了雅昌在书籍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卓越成就。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艺术数字展区
三楼的艺术数字展区,科技与文化在此交融。这里展示了雅昌与故宫、布达拉宫、敦煌等文化机构的合作成果。同时电子屏幕上演示了雅昌精心打造的以艺术数据为核心的各种数字化应用场景,传统书籍文化借助数字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会员们感受到了书籍在数字化浪潮下的创新与变革,体验了艺术数据的多场景应用,领略了文化艺术数字化的魅力。万捷董事长表示,艺术作品数据化已成为文化艺术传播的新趋势。通过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能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吸引更多观众。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艺术工坊
四楼则是一场手工艺术活动盛宴。会员们亲自动手,触摸并感受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
在四小时的活动里,会员们随时向「建本」的两位创始人请教、交流,分享心得。在雅昌,「建本」会员们亲眼看见自己的书是怎么做出来的,甚至也可以参与到专属「建本文库」的制作过程中。
「建本」创始人、媒体人梁文道
梁文道在活动现场表示,雅昌在做书领域的专业与用心,是「建本」项目选择合作的重要原因。雅昌的专业能力与「建本」的理念相契合,共同致力于将书籍打造成为艺术的结晶。
同时,他回顾了「建本」的诞生。「建本」的Slogan是“素简做书”,不要花俏,要非常简朴,让书就是书的样子。在图书制作过程中,他们不计成本,精益求精,反复调整,注重每一个细节。例如,他们会反复商讨书函上是否应该印书名,为了更好地完成图书印刷,北京雅昌还特别设立了 “建本办公室”,专门跟进「建本文库」图书的研发与制作。书的函套虽看似简单,但每个圆角都是车间师傅用砂纸手工打磨而成。
「建本」的第一本《瓦尔登湖》,凝聚了团队的心血与理念,从内容策划到设计装帧,都力求打造新的标准,让书籍成为艺术的结晶。梁文道在活动现场多次强调,「建本文库」不仅是珍藏品,更希望读者能够将其拿起来阅读。为此,他们选用的纸张和油墨都是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的,旨在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
对于会员提出的《瓦尔登湖》为何分成两册的问题,梁文道也做了耐心的解答。「建本文库」的大部分作品都会分成两册,这是因为他们对原文和作者怀有极大的敬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呈现书籍内容。主书仅有《瓦尔登湖》的正文,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梭罗的思想;而别册则包含 “导读”“注释” 和 “梭罗年谱”,为有需要的读者提供辅助。在阅读这本书时,建议将两册书同时打开,以获得更佳的阅读效果。
活动现场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针对会员们提出的诸多问题,如《瓦尔登湖》为何未采用繁体字,以及艺术家何曦的九幅作品在书中如何呈现等,都进行了详细而清晰的解答。
「建本」创始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与「建本」会员分享了自己与印刷的不解之缘。他自大学以来便未曾离开过印刷专业。能够参与「建本」书的制作,于他而言是一种缘分。雅昌调动各种资源,力求做到最好。雅昌人在不断挑战自我,将品味融入血液之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在「建本」这套书中,细节的打磨至关重要,雅昌通过研发和印制建立了许多标准,例如确定什么样的墨色阅读起来最舒服。在印制「建本文库」版《瓦尔登湖》时,在雅昌专利基础上调制新墨色,搭配精选纸张,以适合长时间阅读。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是雅昌和「建本」制作「建本文库」的标准,集合了雅昌三十多年来的技术工艺成果。
「建本文库」是敬畏书的人为爱书人打造的 “艺术品”。 「建本」不仅是一群爱书人的集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雅昌集合优质内容、设计、材料和工艺,力求呈现 “一本书该有的样子”。同时,雅昌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聚会,让更多爱书人了解其中的细节。
展望未来,万捷董事长认为艺术书将更加精致。雅昌正在研究古代图书制作中已经失传的工艺,在世界范围内设立标准,与世界艺术书联盟合作。未来,个性化、艺术化、数字化结合是雅昌的发展方向,希望书能成为每个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做自己的书和打造自己的书房,未来能够把书房变成家族文化传承下去。
一位「建本」会员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阅读「建本文库」版《瓦尔登湖》的感受,她表示:通过大家对书籍极致的追求,让她在阅读时,对字的色彩和间距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受。她感觉自己像是在与文字一同呼吸,这种体验让她意识到,过去读书时,她只关注内容本身,而忽略了文字的呈现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她突然感受到了每一个汉字的美好。当她看到自己名片上印着的名字时,她也忍不住多看了好久,她从未觉得自己的名字如此美丽。书籍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文字的呈现方式同样能够极大地影响阅读体验。她非常感谢「建本」和雅昌艺术中心,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图书。
活动现场
她的感受不禁让人想起弗林·克林肯伯格曾说的:“当阅读一本实体书时,我会记住文字和书的本身——它的形状、护封、质感和版面设计。而当阅读一本电子书时,我只能记住文字。电子书的书感(bookness)直接消失了,或者它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存在过。”
这或许正是「建本」和雅昌所追求的——让大家重新“找到一本书该有的样子”,让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成为一种可以触摸、感受、传承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王丽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