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当代艺术博览会:专业策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观察(之二)
2025-03-06 15:19:16艺术家提供
——以策展实践驱动艺术生态的革新与共生
观察者:TAIYU.PENG
当代艺术博览会(Art Fair)作为全球艺术市场的核心枢纽,不仅是艺术品交易的平台,更是文化观念碰撞、艺术价值重构的场域。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语境下,专业策展的介入已从“辅助性角色”转变为“生态塑造者”。本文通过分析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悉尼当代艺术博览会、广东国际艺术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典型案例,探讨专业策展如何通过学术导向、文化叙事与市场逻辑的平衡,推动艺术博览会的范式转型与全球影响力提升。
学术与市场的共生:策展作为价值导航
专业策展的核心使命在于构建学术性与商业性的动态平衡。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为例,其成功不仅源于国际画廊的聚集,更依赖于策展机制对“亚洲当代艺术生态”的系统性梳理。例如,香港通过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政策,推动本土与国际艺术家的对话,既强化了区域艺术身份,又吸引了全球藏家。学术策展通过主题展区(如“意象无限”)与论坛单元,将艺术史研究与市场趋势结合,如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中“意象无限”展区呈现的76件大型装置,既挑战了传统展览形式,又通过历史视角赋予作品新的市场价值。不仅提升华人艺术家(如阿仙、方力钧)的国际能见度,更通过策展叙事强化文化认同,推动作品交易。
作为本土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广东国际艺术周着重于市场反哺学术,通过艺术家个人IP的深度打造以及实验性公共艺术装置,将学术探索转化为藏家关注焦点、市场关注焦点、生态优化焦点,形成良性循环。
文化对话与身份重构:策展的跨地域实践
当代艺博会的策展需回应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广东国际艺术周通过丰富的主题单元策展,既将传统东方美学转化为国际语言,又彰显了文化自信。类似地,悉尼当代艺博会通过“原住民艺术”板块,将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家Emily Kame Kngwarreye的作品推向全球,标价335万澳元的成交记录印证了策展对边缘文化的价值重塑。而香港巴塞尔通过“城艺之旅”单元来完成本土文化符号的国际化编码,将艺术作品嵌入城市公共空间,以在地性叙事连接全球观众。同时巴塞尔艺术展侧重跨媒介融合,其“光映现场”与“策展角落”单元,通过影像、行为艺术等多元形式,打破传统媒介界限,激活观众的参与性认知。
创新与风险:策展作为艺术实验的推手
当代艺术博览会既是艺术的“交易场”,也是艺术的“实验场”。以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为例,其“意象无限”展区通过超大型装置(如Adel Abdessemed的燃烧船只影像)挑战物理空间限制,同时探索艺术与资本的关系——作品售价高达85万欧元,却通过策展叙事赋予其批判性内涵,回应艺术家Thomas Schuette对“艺术商品化”的反思。广东国际艺术周在青年艺术家的孵化上发大力,通过持续挖掘、推动、辅导、孵化80、90后艺术家,以长期策展支持对抗市场短期逐利性。
全球化策略:策展网络的协同效应
艺术专业策展需构建“全球-地域”联动的生态网络。香港巴塞尔依托母品牌Art Basel的全球资源,将迈阿密、巴黎、巴塞尔三地经验整合,形成标准化与在地化并行的模式。而首尔KIAF艺博会通过Kukje画廊的国际化策略,既引入欧美大师作品,又推动韩国当代艺术家的全球曝光,印证了策展网络的协同价值。在本土艺术博览会未来的方向上,需要我们去更多的关注区域联盟:如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政策联动,将香港的金融优势与内地的创作资源结合,形成策展驱动的艺术产业链。还有数字化平台的延伸,近几年线上展览的兴起,要求策展人重新思考虚拟与物理空间的互补性,如巴塞尔艺术展的“线上展厅”与实体展会的联动。
通过观察分析,全球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专业策展已超越单纯的展览设计,成为连接学术、市场、文化与国际关系的“操作系统”。其必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价值重构,通过学术叙事提升作品的文化资本,抵御市场的盲目性。生态优化,推动画廊、艺术家、藏家与公众的多向互动,形成可持续的艺术经济。文化外交,以艺术为媒介,塑造国家软实力与全球文化话语权。未来,策展人需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敏锐的批判意识,既要回应资本逻辑,也要守护艺术的本体价值——唯有如此,当代艺术博览会方能真正成为“思想的集市”而非“财富的秀场”。
(责任编辑:王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