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王志坚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实录
2024-07-24 00:00:00艺术家提供
“见贤思齐——王志坚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于2024年6月7日在长沙市简牍博物馆举行,研讨会由著名评论家李蒲星先生主持,到会专家对王志坚先生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幅作品以及近年来在艺术上取得的突破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展开了一场深入的研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实录专家发言有所删节。
专家发言实录:
李蒲星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王志坚,大家都知道他原来是个工笔画家,他实际上真正转向水墨写意画仅有20年时间。王志坚的画,还有一个变化发展的空间。画集中最后一篇文章是他自己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叫做“不要把自己拴住”。这意思就是说我现在的画,我未来的画还是要变的。我们就围绕这两个基本的中心展开研讨会。
第一个中心就是王志坚作为一个由工笔转向写意的画家,以及他个人的这种独特的个性,他的这个水墨写意画跟别的画家的水墨写意画相比,他有什么样的独特性,这个是需要我们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第二个呢,就是王志坚他自己觉得自己还在不停地探索。那么根据我们这些,他人之意,觉得他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一些尝试。虽然他自己有思考,有想法,但是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的思考之外,就是说,所谓的集思广益,多听取他人,特别是更专业的人的意见,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黄铁山
(湖南省美协原主席、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原主任)
屈原精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我觉得王志坚艺术的可贵之处,也就是这种求索精神。我和王志坚认识很早,我们都是文化系统的,他当过文化馆辅导员,我长期在文化馆工作,应该说是在群众文化系统一起成长起来的,我对他成长轨迹是很清楚的,他原来画工笔画,后来写意,山水、人物、花鸟都画,而且他每一阶段拿出来的作品都是全新的探索,让你感到吃一惊。感觉到王志坚总是在变、在创新,他每次拿出来的作品都让你感到好像这些不是他画的。他这种求索精神,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现在很多画家最缺乏的也就是这样求索精神,他现在画各种题材的中国画,决不受已有成规的局限,不断地追求新的突破,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可贵。 他的中国画有两点,我印象很深,第一是中国画是以线来构成形象的。但是王志坚的作品却在线的基础上强调了大的块面,把物象融合在一个大色块中,这对于中国画来说,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也使他的作品更有现代感。再一个就是写意精神。现在的中国画越来越多地往工笔上靠,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的缺失是目前中国画的一个大问题。但是王志坚艺术的可贵恰恰是在努力探求写意的精神,一是强调笔墨,二是追求气韵。使二者融合在“写”这个载体上面。你看他画的那一群牛,就是一个大的气势往前冲,形成了一个整体,以大写意的笔墨形成的气韵和气势,我觉得他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中国画这两个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有很多中国画画的很精到,画得也不错,但是恰恰把最要紧的笔墨和气韵丢掉了。这一点我就觉得是王志坚在艺术探索里面最可贵的东西,他不断地求变,求发展,在艺术的探索中创造自己的新路,形成了自己艺术面貌。 第二,他在求索的过程中,正确地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他画展的标题是“见贤思齐”,现在,有些现代艺术理论,说创新似乎就一定要否定传统。但是,王志坚的是见贤思齐,他觉得首先要见贤,而不是反贤。要向贤学习,向贤看齐。在见贤思齐的过程中间来守正创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好多美术理论家还没有作家讲的那么透。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创新。不模仿,打不起根基,模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但是不用着急,凭真诚的态度去模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从模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这就是艺术的创新了。” 王志坚的艺术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展览的第一张画齐白石,从工笔画中间得到的东西,对他的后来的艺术是起作用的。他又学习了齐白石的东西,学习了王憨山的东西。而且你明显地感到他也学习了张大千的东西,黄宾虹的东西,甚至也有赖少其的东西。他这种广泛的吸纳精神,促成了他艺术的蜕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面貌,这种在见贤的基础上学习创新,我觉得是很可贵的。
邹建平
( 湖南省美协名誉副主席 )
我们对文化的思考,必须带有一种现代人的眼睛,来审视我们的现代生活,而不是忽略或漠视我们的现实存在。 王志坚的作品属不属于今天?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王志坚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受过磨炼。他的作品中有王憨山,赖少其,齐白石等的影子,他在齐白石纪念馆当了很多年的馆长,他在中国山水画这个领域,在湖南的山水画界,应该独立特行的,他不按湖南山水画界套路出牌。所以,他是走出来的!他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变革之中。 今天,立足在一个微小之处建立自己个人标准是很重要。如果画牛,前人有画牛的,王志坚画了很多牛,如果这个牛怎么去表述,怎么更大的抽象化,不能像前人那么去画,是王志坚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从业中国画队伍的所有人员需要面对的。希望王志坚在未来的创作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个人语系。
魏怀亮
(湖南省美术馆首任馆长)
王志坚先生非常勤奋,特别是作为一个工笔画艺术创作成果丰硕的工笔画家,近年来致力于大写意艺术创作,这次展出的100多件作品,几乎都是写意作品,非常难得,总的感觉用一句话概括:笔苍墨厚见精神! 这次展览作品我觉得好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笔落墨,细心收拾。作品尺幅不论大小,他都放得开,收得住。 二是立线为骨,开合有度。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非常苍厚的线来支撑,“锥画沙”“虫蚀木”“寒猿饮水撼古藤”常常可见,画面构成大开大合,非常有个性特点。 三是见贤思齐,入古出新。在继承传统笔墨上,明显能感觉到他对先贤画家优秀写意传统的传承,在他的画面中能够看到这种传承因素。同时又有他自己的艺术特点,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对画面的驾驭,他都能轻松把握,作品有新意。 整个展览给我的印象是雄浑大气,大胸襟,大胆识,大气魄,非常难得,难能可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委员)
看了王志坚先生这个展览,觉得他的第一个特点是真正具有写意的精神,这个精神他是充分释放的。第二个特点是写意的技巧上很全面。 他涉及到一些比较关键的东西。比方说他的写意山水简洁概括,气势雄强;花鸟作品浓墨重彩;人物方面,神态能达到极致。在牛的表现方面:体现了一种力量。他的这些牛应该是一个综合类型,有南方的水牛的这个味道,也有草原上的牦牛,牛的力量非常强烈。 他画山水,是非生非熟,这个也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你要完全生的话,很难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画得非常熟的话,就很可能处于一种流俗的状态。在花鸟画方面,他不似又似,所以他的那篇文章,标题就是非常有意思。他不想被这种所谓规定的东西所束缚。总的来说,他这个展览的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艺术的自由境界的追求。整体效果是写意的精神和技艺双赢的效果。他是位精神和技艺双赢的艺术家,
谭小平
(长沙市一级***)
参观了志坚兄的展览,又读了他的书籍以及相关文章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他的作品很大气,很有格调。最显著的特征是就是一个“拙”字。我们搞书画的,都知道书画艺术有一条规律:求像、求秀,乃至求巧,应该是相对容易、相对不难的事,但是要求“拙”,达到“拙”的境界,却是很难和不容易的。这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由生而熟,继而又由熟到生的过程。靠长期的笔墨探索、规律追寻和哲学思考,靠不同一般的观察方法和艺术修养。同时,我觉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要靠天性。这种天性在志坚先生身上体现得很鲜明、很典型。他跟王憨山先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艺如其人。憨山先生本性厚道质朴,笔墨也浑厚朴拙。人称憨山先生憨人、憨字、憨画,人格与艺品高度统一。志坚先生为人厚道,画风质朴。他常以牛为表现对象,讴歌牛的精神,自己又像牛那样倔犟执着,那样负重耕耘,那样踏实前行。志坚先生本身和体现在他作品中的人格特征,正是当今艺坛最宝贵和值得珍视和尊重的。 同许多成功画家一样,志坚先生善于从古人和先哲那里吸取营养。他以"见贤思齐"为座右铭,在他的人物、山水、花鸟里面都能看到大师贤者的影子。他的“拙”,体现在造型重变形,线条较粗犷,墨色很大胆,能大破大立。这正是他花力气研究齐白石、王憨山得到的收获。
陈善君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
我觉得这个王志坚老师的画是浓墨重彩亦酣畅。第一个是以浓墨重彩炫写,他炫写使形态毕现,见厚重深度,就是他突出这个物体几乎事物的每一个部分,你像那个牛浑身都是劲,就突出那个牛,那个虎,我看头身尾这个地方浓墨重彩,所以使人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句话,以浓墨重彩寓意使形神兼备,见洪荒力度,他的形体他突出整个牛身上,我特别仔细看到那个牛的眼睛,他不只是眼睛,这个牛,还有精神,有想法。那个眼睛我看了,我在看牛的时候好像牛也在看我,所以我感觉到他这个形神结合得特别好,形神俱备。所以别人那个我们经常叫力透纸背,王志坚老师的画,他是纸面上的黄钟大吕。 第三个是以浓墨重彩言道。他要把自己的他特别想讲的那些东西,宣泄或铺在纸面上。所以我感觉他就是在生活中得到灵感,在小时代当中开拓大境界。所以他这样子以浓墨重彩言道,使整个画面在神与逸结合的基础之上,善于生动,可以见浩荡大度。小中能够确实能够从小,他不是以厚去见厚,他在厚中能见出生,见出大,见出神,所以我看他的画就看出一个执着追求、奋发,又出在一个有成就的农家子弟。他是在画牛,也是在画一个农家子弟,画农家子弟的一辈子。
周功华
(湖南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王志坚不管是在湘乡文化馆、还是到齐白石纪念馆,这条道路,他付出了艰辛,取得了成就,他的成功是靠自己耕耘走出来的,得到社会认可的,所以才能走得这么坚实。 我后面看了一下,我看到了妙品。 中国画里面,讲究神妙能逸,逸神妙能。我发现你对中国文化的十二生肖这一组作品,忽然让我眼前一亮。因为这一组作品是最中国的,也是最写意的。也是最当代的,也是你最个人的。因为我看到他的造型设色,笔法语言、空间,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些作品里面了。觉得这个十二生肖这个作品,表面上看是俗气的,俗门俗套,但这组作品体现出来的品味,和感觉,这时候已经不是用风格论了,而是用当代的一个文化人的,中国当代文化人的,艺术家,国画家的一个身份来看。能够画出这种作品,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见贤思齐的问题。我觉得这就是王志坚你自己!因为你的能量、容量已经在研究和思考中国文化看上去俗、十二生肖好像已经俗得不能再俗的中国文化底牌了。结果被你画得如此生动。而且是用当代的造型语言、色彩来表现,对象本身的印象。比如说龙,蛇,你就用了很冷的颜色。包括狗、那形象憨得,把十二生肖的性情,这是中国文化归纳得最到位的东西。结果你用色、笔法语言,造型,这么生动,那种画里面,看上去不是那么假象的,你说大气,山水,还仍然有假象。但是这个是你的真性情。是你真的艺术的灵性。
李辉武
(湖南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王老师用了四个字——“见贤思齐”来作为他展览的主题,我也想用四个字来谈一点我对他今天这个展览的感受,我觉得叫坚融醇厚。 坚。我认为是他当然是他的这个名字,他的这个坚字就是他的一种人格状态,也是他作品里面所代表的一种坚毅方正,一种性格特点和个人的性情里面。 第二个就是融,我认为这个融字可以从他个人这个角度来讲,是一个艺术源头的问题。从整体上来讲的话,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主动地融入到我们中国画现代笔墨发展的一个脉流当中。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这个重墨是一个传统,那么就跟清代所讲究的那种以逸笔草草的那种淡墨是另外一个感觉。还有一个对色彩的关注。我觉得这个是他把自己融入现代中国发展的脉流当中。所以我觉得这是他的融。 第三个,是这个醇,这个醇是他的一个精神追求,他一直在自己在讲的这个三牛精神,如此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我认为这个代表了他追求内心里的一种淳朴,其实是一种精神回归的状态。 第四个字就是厚,刚才老师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他的一个风格状态,或者说叫风格图式状态。以线为主,当然还有以墨为肉的这种概念,大而苍。 我认为他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很强的平面性或者平面化。第二个我觉得他有一个巨大化的特性。第三个就是一个重构化的特点。 我先讲这个重构化的这个特点,我认为他所有的作品里面形是不关注的,是散的,但是他的神是聚的,那么这里的形散和神聚,就是代表是他的一个笔墨的重构。他所有的东西都解构了这个物象,然后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界定重新的搭建。那么谈到他的一个巨大化的问题,特别是有一些今年的山水画,有一个强大的感受,就是他里面的所有的作品。不谈我们说的这个透视法的这个远近关系,他是把所有东西都放在很大,这里不是说体量的大,而是他把这个笔墨用的那种精微程度,他不是用那种很精微的笔墨去表达,而是用一种很大的气象的笔墨,追求那种气和韵的感觉。 那么他的这个平面化就是由此而带来的一种平面化,就是他画前面的近景中景。按照这种方式来分的话,那么他这个里面实际上是用这个墨色的。稍微的变化来拉出一个不是特别远的层次。 最后就是一个宏观和整体上,来讨论我们现在的艺术家应该要关注和考量的一个问题,当代性和现代性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时代命题,在王老师这里应该是有一个时代命题,自我命题的辩证关系可以去考虑。就是王老师把这种时代命题落于自我命题的设定,他是自己所面临的这一局面,我认为他对自己的这种艺术、对人生,还是有一个系统性认知的,并且他还有某种拓荒和推进的一个状态存在。
漆跃辉
(常德市美协名誉主席)
王志坚的画有一个特点,从他的创作一开始就特别的注重自我的表达。而这种自我表达,在创作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是比较拙朴的,有时候还比较幼稚的。我们看他的工笔和写意画的造型和笔墨,实际上不是那么传统的,人物的造型和笔墨也看不出出自那家那派,我们去看他画得那些光着屁股的山村小孩,就是凭自己乡村的记忆随手勾出的王氏造型,拙朴而自然。你看他的写意山水、花鸟、人物,一种王氏笔法洋洋洒洒,铺天盖地。因为真诚地表达,其作品具有那种拙朴的乡土之气,那种山野之气。因为自信胆大,其作品里面呢就有一种雄浑之气。那我想如果一个画家的作品有这样的气,这是很珍贵的。 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很珍贵的东西,就是画家的创作一开始注重表达自我,传统的东西在后面慢慢去丰富。我们说风格即人。那么这个人就是自我,这个人的这种真情,这种自我的东西,在一个艺术家身上,这是最珍贵,最宝贵的。李可染说: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王志坚是首先就是用最大的胆量打出来,然后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顺序不一样,我想结果应该差不多。王志坚应该是反顺序打出来的成功画家。
张紫溪
(山东省青岛市书协副主席)
于艺术而言,王老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青岛举办的全国群星获奖者作品展。王老斩获一等奖的作品是一幅巨大的工笔画。画面丰富,人物很多;线条刚健拙重,色彩强烈;民族性突出,人物形象生动且极富有力量感,整幅作品带给人直观的感受,用“震撼”二字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当年的工笔大作,如今想来依旧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二十几年间,王老的每次齐鲁之行,深深吸引我的都是他对艺术的见解和作画时的投入。"真在于内,神动于外"。从画中所钤盖的印文"工入意出"和白文印"且共从容",可以窥见王老对艺术的追求,亦是不难看出他只争朝夕的求索精神。王老的画中,书法长款居多。二十年前,王老多用"二爨"的笔意题款,此次"见贤思齐"画展中作品多见长款,以行楷揉入魏碑,"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刻意练习,让王老的艺术主张有了大的变化且愈加成熟。画如人,品志坚,温柔且坚定。
谢雱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我与王老师可以说是有缘,前些年吧,我陪外省专家专程到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参观,当时就是王志坚馆长接待的,所以见面很亲切。今天看了王志坚老师创作的作品。也听了在座一些专家的发言,我也深有体会。因为我和王老师同龄。按照现在的说法可谓是年事已高之人!当然王老师身体好,那么退休生活怎么搞?看了王老师的画展后,确实让我很震撼!触动也很大。前面许多专家对王老师的画作做了不少精彩的发言与评价。这里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王老师继续创作有两条路可走。第一,还要不断地去创作,活到老画到老!当然我们说身体上还是要量力而行。刚才我在看画展时,就有朋友对我说,王老师今天这个画展对他来说属常态,最近几年,他几乎每年都在搞画展,而且邀请他办画展的势头可谓呼声很高。第二个就是刚才有些专家也提到,认为王老师可考虑变法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怎么变?变什么?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历史上成功画家的案例来看,它涉及传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一点无论是中西方都有走向成功的画家,你比喻当一位画家在传承上做得很好的时候,他也会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些稍微的变化,并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种画风或画法;还有一种就是不断的变化,像我们的齐白石先生,当然王老师很熟悉了,另外西方的毕加索也是非常成功的!看完了王老师的画展之后,从整体上来说,我认为他属于在传统的基础寻求变化之人,比如他画的一些花鸟画作品,有的是构成性的画作、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还有的明显感觉吸收了一些西画的养分,尽管整体画风他仍属传统的守正派,但他也有创新的一面,有自己的面貌。所以从怎么求变的角度上说,王老师如何构成自己特有的造型语系,还有可探索的空间。我认为,如果王老师一直坚持走现在的路子,那么就可将传统的精髓再去作进一步的挖掘,最后才能螺旋式的上升,这是我此时的一点感受!最后,祝贺王志坚先生的画展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姜松荣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位艺术家,从纵向来看,就是其作品的当代性的问题,从横向来看,就是在整个人类文化大体系中如何构建一个中国的文化特征问题。中国画前世已很辉煌,后世不可知。所以从宏观来看,那当然是艺术家站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节点上,一个怎么定位和价值取向的问题。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除了这样的一个时代站位和艺术取向之外,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构建自我的艺术天地。因为我们毕竟在艺术创作的时候,最后还是要落到我们的作品中,落到我们个人艺术风格的构建上来。志坚兄是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在我省工笔画领域影响很大。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大写意的绘画,我在这个展览中发现了一个很难得的现象,这就是工笔画向写意画之间的无痕性转变和突破。我们看到很多的工笔画家,早期都是以工笔画为主,到晚期的时候转向了写意画,这种现象很多,我们发现了很普遍的存在就是依然可以看到画家长时间创作工笔画留下来的特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因而在他的写意画里边总是可以看到工笔画的影子。今天我看到的志坚兄写意画里面,这种工笔画的创作经历对他好像影响并不是很大,实现了工笔画向写意画创作的无痕化转变。我觉得最大的一点就是放开了,艺高胆大,没有顾忌,功夫到了怎么画都可以。志坚的写意画展示出来的就是一个大气磅礴。在他的作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势”,对于写意画来说这个“势”很重要的。因为他注重了一个物象“势”的构建,所以他对形的塑造与笔墨表达都是服务于这种“势”的表达,从而形成画面的整体气势。对于山水,远观其势近察其质,画山水画首先是看它的势。志坚的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人物,首先看到他画面中的这种气势扑面而来,摄人心魄。志坚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意”。写意画顾名思义就是写意。而且在古代画论里面讲,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当然那个“逸”跟这个“意”有一定的区别。但事实上,这个“意”也包括了那个“逸”,所以尽管他在写形的时候,不那么严谨,但是这个已经无伤大雅。它笔下的牛、鸟,还是画的山水,重点营建的就是它们的“势”与“意”这两个最重要的这审美品格。 我们看到他今天这里边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他的整个风格非常统一,是他有了他自我风格的追求和构建。山水花鸟人物,尽管它们只是一个题材区分,但它们的评价标准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山水取其势取其形,而花鸟画取其趣,人物画取其精神。但在志坚兄这个画展中,我们能整体感受到一种气势,一种统一的审美取向,这就是个人风格。
谭智勇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长)
我相信今天一走入展厅,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志坚呈现在展厅的作品产生的震撼观感。我是画了三十多年山水,看到他那种笔墨和画面,我都不由得发出感叹!这让我也想起前不久靳尚谊老先生在看中央美院毕业展的时候,他说他在这块没有画写意的。老先生性急了,实际上写意画他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画出来的,他一定要有功夫的积累。功夫到了,画什么都不成问题。这就是我看到志坚的这一批画最大的感受。他的写意花鸟,前些年我都看过,但是山水画我是第一次看到,他这一出手就让一些一辈子只画山水的很多山水画家,相形见绌了,山水画最难的就是厚度问题。这厚度怎么来?他肯定不是用蛮力画得出来的。他一定是一种学识阅历,再加上岁月积累,才让画面有了厚度。所以说有的山水画家画了几十年,看不出厚度,差在哪里呢,差在学识和阅历上,这就是我的最大感受。 刚才还有一些老师说到风格的问题,我觉得这风格他实际上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你只要长期坚持不辍,然后保持一种思想的敏锐,保持一种自我反思的精神。自然而然他风格就出来了,因为风格的形成,他不是说你东取一点西取一点,不是说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然后拼凑起来,那就是你的风格?那不是!风格一定是内在,加以外化而形成的,那就是说,风格怎么来的呢?风格就是你的学识加上你独有的思想然后慢慢慢慢地形成。
李中华
(湘潭市文联副书记兼副主席) 各位领导,各位尊敬的艺术家,我也是来自志坚老师的家乡的代表,也是志坚老师单位的代表。在这里我讲几句话表达我的一种感谢。第一个就是我们感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亲自出席这个研讨会。第二个就是我们志坚老师一直是我们湘潭德高望重的德艺双馨的知名的艺术家,他不仅是人格高尚,在我们湘潭的艺术界以及方方面面都是享有盛誉。大家对他都非常尊敬、敬佩。志坚老师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艺术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艺术造诣是很深的。多年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艺术界的高度的评价,也包括很多很多高层次的奖励。第三,我们志坚老师长期以来,在我们湘潭,担任美术家协会的主席,担任齐白石纪念馆的馆长,他带领团队创造了湘潭美术事业的几十年的一个巨大的成就。也可以说,我们湘潭美术界在省内有一定的地位的话,我们志坚老师是功莫大焉,功不可没。第四个,就是我们志坚老师,现在60多岁,还是青壮年,一直关注艺术,好学,也培养了一批批的人才,为我们湘潭的美术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也是做出了自己重大的贡献。我们作为这个主办单位之一,作为志坚老师的同事,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专家,也祝愿我们志坚老师这个艺术之路长青。我觉得我们一直看志坚老师的画,我都不懂,但我都越看越有味,越看越好看。谢谢。
王志坚
(湖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名誉主任)
各位理论家们对我的这个艺术的剖析,更多的是褒奖,我原想应该多听一些意见。这个有利于也便于我以后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克服哪些问题,哪些困难。想肯定是从好处去想。实际上有时候心能不能随手,手能不能够表达心,这个确实是有很多要在以后跟进,因为这个艺术往往有时候眼高手低,有的时候可能手高,眼又低,这个最终可能还是想要眼高,手低一点没问题。所以在这个展览以后,我想肯定会有一些新的思考。而且我每次做一次展览,都是一个加油站,也就是改变我自己的一次机会。人嘛,要不断地改造,然后融入大自然,然后把大自然的养和气啊吸收到我身上。才会使自己的艺术发出一些新的嫩苗,才会出现一些我自己想要种的一些种子,或者变成的一种艺术的语言。这是我以后的期待,也期待大家以后对我这个艺术的成长给予更多的鼓励啊,也使我真正在艺术方面能够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也好有一个可喜的面貌,向社会回报,向观众回报。谢谢各位。
“见贤思齐——王志坚中国画作品展”部分作品欣赏
《白石老人像》40X39cm
《王憨山造像》四尺整
《钟进士》八尺整
《家山不老》四尺斗方
《不到潇湘岂有诗》四尺整张
《情系家山》四尺整张
《家在画图中》四尺整张
《红叶自知春风恩》四尺整张
《春风唤绿山》四尺整张
《看惯风帆忆号声》四尺整张
《高天上的流云》四尺整张
《风轻云澄水流清》四尺整张
《敲山听回声》四尺整张
《山关不压强骡子》四尺整张
《卧游得山气》四尺整张
《春风十里不如你》四尺整张
《遥远的歌》四尺整张
《童年如诗》四尺整张
《田间信步》四尺整张
《喜观包青天剧》六尺整张
《老黄牛》六尺整张
《牧场传出动人的歌》四尺整张
《春风得意》四尺整张
《昨梦》四尺整张
《但蒸粽子裹忧愁》四尺整张
《松风》四尺斗方
《最好不闲》四尺斗方
《空谷传声》四尺斗方
《晴耕雨读两相悦》四尺斗方
《十二生肖之“龙”》四尺三开
《十二生肖之“蛇”》四尺三开
《十二生肖之“鸡”》四尺三开
(责任编辑:王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