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竞秀 万壑藏云 宇宙奇观--读来支钢积墨山水画记感

2023-02-07 13:57:59艺术家提供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复归于无极。”( 先秦·老子)

  “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

  “外师造化,内法心源” (唐·张璪)

  “我作画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活’字” (现代·来支钢)

  “艺术真心看世界,宇宙间一切都是活泼泼的活物,都是有灵气的。有灵气,有生命节奏,--自然就是美的。”    (美兰读书、行路、思考笔记2018.大暑)

  2018年开春,喜逢机遇,初赏来支钢规模可观的山水巨构群。见素抱朴、素以为炫、黑白无极、气韵生动的审美品格;旷远神奇、博大壮观的新时代气象;探索21世纪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精神;传承与开拓、稽古与更新的创造性活力,令我深感震憾,心神为之大振!

  纵观中国古今山水大家,没有不求厚重之美的。关于现代山水大师李可染“画山之厚重”,台湾论家许行曾著文意欲揭示其“妙谛”:“画山,背光才厚重,此意范中立(宽)、米襄阳(芾)知之,近世黄宾虹可谓透网之鳞”。(潘天寿《听天阁画读随记》)(注:原引)

  许行先生评论发表于《艺术家》(台北)1988年第9期(总160),题为《黑墨团里有文章--论李可染的山水,兼谈他的牧牛画作》。该文开篇先引潘天寿大师画论,接着指出:“背光的山才厚重,正是李可染所追求的。范宽、米芾、黄宾虹也都知道用背光去画山。但是,范宽画的大多为侧面背光,米芾喜以点点渲晕,黄宾虹则用干笔乱纹皴擦,所背之光并不十分触目。唯独李可染用泼墨画了个正面背光,所以明暗特别显著,山色特别浑厚。正如李可染这般黑团团和墨团团,对于那些懂得背光摄影的人,一定很容易领会李可染山水中黑山白水的妙谛……”又说:“像这种正面背光的泼墨山水表现手法,在我国绘画史中是前无古人的创新”。

  许行先生评论发表,时处20世纪80-90年代之交。正关联着大陆中国画画坛掀起的生死交战,笔墨之争。恰在此时此刻,许行盛赞李可染用墨“妙谛”,够得上入理之言,求真之声。这里还进一步分别点评了范宽、米芾、黄宾虹--山水画史上这“积墨”三大家,那是李可染主攻积墨山水之初,决心传承师法的重镇三师。如此等等,许行之论,几乎令人顿生“空谷足音”之感。只可惜,该文将李可染“积墨山水”误评为“泼墨山水”,一字之差,导致学术性迷失,陷入鉴识性混乱,不能不说是20世纪末现当代山水画点评“误接”的大遗憾。

  距许行先生评论至今整30年。令人骤然振奋的是,喜逢伟大民族复兴“曙光启东方”之际,眺望中国山水画日益强大的阵势,赫然出现一位头阵排头兵,像是策马飞奔、驰骋纵横的勇士,他以强弩羽箭,稳稳瞄准积墨山水的箭靶中心环,一箭及“的”,箭箭中“标”,绝对无误,更无商量,这年轻一代勇士,就是追踪近、现代画史上“积墨山水”两大巅峰黄宾虹;李可染,进而奋力于“传承与开拓”的后起新人--21世纪积墨山水大家来支钢。

  新世纪之初,青年画家来支钢第一次拜观李可染书画展,他深感自己像是喝了陈窖老酒,陶醉其中。来支钢,受电击而奋起,一口气开始了长跑接力赛:先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进修一年,2002年考入中央美院贾又福教授山水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集中研修山水画两年);而后,再进入北京画院李小可教授山水工作室(继续集中研修山水画两年)。他认为,这是从实践到理论,深入、综合学习李可染山水美学体系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强化“写生”、“临摹”两大基本功,先后分别在卓有成就的两位导师贾又福先生、李小可先生指导下,“精读大自然和传统两本书”,抓紧并咬定深研李派山水最佳时段,总共五年,为日后主攻积墨山水画创作打下雄厚基础。

  临摹龚贤,是山水研习必修课程,这次临摹,来支钢不但摸索到掌握积墨山水的一些难点和规律,也引发了他一发不可遏的浓浓兴趣,成为下决心主攻积墨山水的灵感火花和开端。

  回望和总结,学习掌握传统积墨法,李可染先生该是距离最亲近的一位大师。据我所知,李师曾经展出的作品图录、曾经出版的作品集、画册等出版物中,有关山水画作品题名、题识,初步统计约百余款。直接题名《积墨山水》四字,并留有亲笔题识者,仅只一幅。

  题识内容,向我们记述了李师和宾虹老人的师生缘,其间的永恒情结,就是师事老人日久,沿用老人擅长的积墨法,深入大自然中去写生。

  李可染《积墨山水》题识曰:

  “前人论笔墨有积墨法,然纵观古今遗迹,擅用此法者极稀。近代唯黄宾虹老人深得此道三昧,龚贤不能过之。吾师事老人日久,多年饱览大自然阴阳晦明之象,因以偶袭用之,有人称之为‘江山如此多黑’,‘***’亦袭之,区区小技,尚欲置之死地,何耶?一九八〇年可染作此并记。″(见拙著《李可染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 , 1991年11月版,第229-230页。)

  以上百字题识,从中可读出沧桑郁结的心境:既有对祖国文化传统的珍惜,又有对历史迷雾的无奈,既有对恩师宾翁积墨大法的高度礼赞,又有对个人精神追求横遭曲解的愤懑不平,既有饱尝大自然恩赐的喜悦和艰辛历程,又有为”积墨“艺道蒙冤受屈的心灵历炼与抗争,既有以往传统文化失落刻骨铭心的沉重反响,又有对未来后继者传递历史记忆的潜心教诲和期待。它是悲欢交集、百感迸发的强力呼唤,更是文化复兴必将伴随民族复兴而破晓的预感之声!

  看得出,来支钢是对照了黄宾虹、李可染的画论和山水作品以及重大题识来揣摹龚贤的,从而会心和参悟积墨大法、积墨语言根本规律。他总结自己,通过临摹课,学习、掌握积墨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或者说,在积墨探索之路上,有三个层级的心得:

  第一,用毛笔、宣纸、墨,将物象画得很像,”对临“前人作品,尚能得其仿佛,那只是仅仅解决了利用水墨工具、质材去造型的问题。”下笔勾勒就是造型;一旦落墨当即分阴阳“当然算一种本事,但这还属于初级技法,底色功夫,”形而下“层级。

  第二,中级阶段。在造型要求的基础上,笔墨能独立成艺术语言系统,并一定程度上超越物象造型本身,具有相对抽象性,那正是画家创造性智慧所在。笔墨语言所能达到的精微度,本高深莫测。我国历代积墨画大师,多已进入宏观探道、微观探真、奥妙无穷的境地。中级阶段是抵达此等高深境地的过渡。

  第三,高级阶段。积墨与山川物象形体浑融为一,”墨与形“”意与象“”神与韵“完美融合,达到”妙肇自然“”无起止之迹“”大道圆融“”积墨浑沦“之境。它包容深邃丰富的”东方文化源“精神性内涵,进入”形而上“层级。

  以上”积墨“三个层级必须逐次深化提升的体验过程,也是积蓄”传承与开拓“正能量的过程:单以来支钢自己山水创作而论,从《长江三峡》到《东江帆影》,从《空山新雨后》到《梨花烟雨》,从《湖平两岸阔》到《千岩竞秀 细水长流》……将近十年之间,来支钢推出一批又一批以积墨语言为载体的创意山水,启人热爱祖国山川,欣赏自然美,为此焕发新的兴奋点、新的创造性思维,新的探索真善美的活力。来支钢表示:“我始终认为,积墨不仅最长于表达中国山水体积感、量感、块面感、结构感、空间层次感,而且浑沦大气,有着无限拓展人文时空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如何表达当代中国精神与现代中国民族魂,一直是我在积墨探索与研习过程中思考和追寻的中心课题。”(来支钢与笔者谈“积墨山水”体会)

  引人特别注意的是巨幅《艺·道》,十二联通景立屏式山水图象构成巨大横幅景观。支配画面的是白云,是崚嶒险峻崇高的山体。白云由下而上形成曲线律动,如龙蛇腾舞,穿行于无垠的永恒时空中,其巨大张力和动感,对比奇峰峦影,高山仰止,令人惊心动魄!

  老子曰:“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至高无上的法则,宇宙万物一体运化,构成天地大美而不言的瑰伟图卷。“道·艺”,自古为中国历代贤哲思考、追寻的重大哲学美学命题。“道成而上,艺成而下”,道即道路,道并不高深玄妙。然有路方可入门,只有悟道,方可走进艺术天宇殿堂,得窥珍奇瑰宝之众美。

  以“艺·道”作为山水画的中心题旨,展开东方意象性深邃而厚重的鸿篇画卷,不仅意味着不惑之年的画家来支钢,其山水艺术创作,开始进入艺术之道的形而上哲理性思考;同时也标志这一古老命题,作为大美之道的再发现,首次创意引入当代山水画,构成气势磅礴、格局宏大瑰伟的图象画卷。这里,天地宇宙、自然万物一体运化之大道,与艺术家主体心灵情致精神,以至艺术观、宇宙观,两相默契,浑融为一,进入山高水长,白云弥漫,梨花浩淼的诗意化、哲理化图景之中。《艺·道》一画的美学内涵由形而下、技艺性低次元进入形而上、精神性高次元,回归中国画传统美学观--“自然之道至高至美至上”。

  《艺·道》2009年完成,紧接着又创作了《黄山烟云》(2010年),这是一幅五联通景立屏式山水画,幅面较《艺·道》略小,而作为积墨山水的艺术性,其精湛度达于极至,可谓千锤百炼,已入化境,当列为现当代中国画翘楚之作。

  群山肃立,白云悠悠,整体节奏静穆舒缓,横向展开;云层轻轻流荡飘移、缭绕于千岩万壑间,构成画面主旋律。积墨语言精纯之美,造境深邃浪漫之旨,进入魄力雄强、气象浑穆、意态超逸、精神飞动、骨力洞达、结构天成之境。艺术创造摄取魏碑书体之美备、血脉筋骨之活跃,力图将其整体性神韵完整而充沛地注入山峰云海间。

  《黄山烟云》五联通景屏画之首幅,以峰顶、树岚隐约于白云间,层层推远,层层有序地展开。末幅,奇峰陡峭,以不等边“三角觚”向天边斜势伸延,黑山白云,刚柔相济,黑白无极,阴阳相推,动静对比。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境界幽玄高妙,“元气淋漓幛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触摸到中国画艺术本色的高境界、大境界、真境界!

  以上积墨山水巨作,多以纵横之整体性结构为“张力”的支撑。奇峰巍伟,山骨嶙峋,夺取石鼓、汉隶、魏碑精神,斑剥风蚀感大增。天地悠远,岁月亘长。山石层层叠叠,渐次远去。白云出岫,舒卷自由,令现代人为之激荡的心灵中,高华苍古之气犹醇。一件巨构既成,大凡历经七个月或八个月之久,日日夜夜、落墨万壑藏云,宇宙奇观。有时一日数笔,胜似千笔万笔。有时连连积墨,铸得刚健大气的华夏风貌。持续不断地精诚劳作,殚精竭虑,凝神遐想,方始完成梦中追恋的图景。累累硕果,诸多精品力作,得积墨浑融厚重之美。浑融,无迹可寻也,神品也。

  画云,从山水、美学向度,是我久久关注的课题。

  据西方画史记载,青年时代的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 1776-1837)在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求艺,深爱风景画,渴望把云画好,曾长时间埋头研究柯增斯(Alexander  Cozens  18世纪风景画家)为授业而出版的一部教材:《画云图式》。康斯太勃尔如获至宝,反复临摹,来回修改,直到适合己意,完美融入自创风景画,赋与写生与创作以无与伦比的灵感,名震遐迩。以至西方美术史称:没有哪一位画家画云,如像康斯太勃尔画得那样好--充满空气感,仿佛真的在运动着……

  据中国画史记载,积墨大家龚贤(1618-1689)习山水之初,画云不知怎样得一“厚”字,长期摸索,苦恼不已--“画云,云宜厚,悟之三十年不可得,遇师,点拨曰:山厚云即厚矣”,由此大悟。(龚贤《课徒稿》记)故其《云峰图》记有题跋诗句:“四十春秋茹荼苦”,隐含画云的苦旅行程。

  中国当代一位油画家写生作品《云的奏鸣》笔记:“高原的云变幻无穷,在永恒的大地上空,永远是大自然最活泼、最新鲜、最动人的宏大乐章, 一团团、一丝丝、一块块、一排排的白云,在湛蓝的天幕下,奏出无数壮伟奇丽的交响乐……”我所见到的,虽是一幅只有明信片大小的现场写生,而论其白云在蓝天下“奏鸣”“交响”之笔触韵味,却臻于极至……由以上实例,可见“云”的景观,对画家有多么巨大吸引力,一个个为“云”而心醉情迷,魂荡神摇……

  云浮而动,岳镇而安,烟云浩渺,游荡太空。黑山、白云,在来支钢积墨山水巨构中,成为引人凝注、过目难忘的宇宙主角,成为重要的、生命鲜活的美学元素,成为画家个人天赋性情、心灵修炼、情感世界的化身,更是中国文化艺术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人文和谐之美的精神性符号。

  黑山、白云--以黑白无极、独立演化的积墨语言系统,求索山川宇宙生生不息、动静一体运化的大境界、高境界,尽显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神俊奥妙风采;征服人心的精神性审美表现力!难得观赏者点赞:来支钢画云,天下一绝!

  潘天寿大师曰:“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简而明的论说导引我们进一步参悟中国山水精神的特殊法则:“笔墨胜处色无功”(李可染论笔墨),“黑白二色是为真美”(黄宾虹论笔墨)。以上前辈先师关于中国书画黑白无极大美境界之精论,于近百年笔墨文化混沌之中,重辟一新的光明世界,以先知先觉者预言,启我后辈:深于思,精于勤,笃于行!

  “用最简单的水墨语言,写出宇宙最精妙之大美”,集中概括地表述了来支钢为之献身的积墨山水艺术伟业和终极美学目标。

  历史告知:21世纪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启动全国画坛飞速推演,新人辈出,艺术高原竞起。“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来支钢,作为李可染大师再传弟子,以其高度清醒的中华文化自信,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传承与开拓“积墨山水”再生成的蓬勃生命力,扣响中国画发展新格局、大格局之门。特别是近20年来,以其勇猛精进、持续实践精神,推出规模可观、个性风格独树一帜的精品力作,成为当代彰显积墨山水伟业前景的第一人!

  来支钢积墨山水画四卷集即将出版,不胜感奋欣喜,观画记感,为之贺,为之序。

  孙美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学术委员

(责任编辑:胡艺)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