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国的纪念碑 | 秦宣夫《庐山会议旧址》
2023-01-13 15:35:23艺术家提供
林风眠曾这样评价秦宣夫:“宣夫作画,给我以无穷的恬静,更带来无限的希望,他的创作能破除旧的形式,画面上表现出生动、光辉、温柔的情绪,使痛苦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温暖,他的画能给人以爱情的抚摩,同情的安慰。”
本季秋拍重要作品秦宣夫《庐山会议旧址》重磅推出之际,开拍CUPPAR特别策划了秦宣夫先生家属系列专访。从中国北京、南京到美国明尼苏达,14位艺术家家属,从他们亲身见证的1980年代初《庐山会议旧址》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中,还原两代人关于秦宣夫先生的一段特殊记忆。
455
秦宣夫 庐山会议旧址
布面油彩
1980年代作
81×100 cm?约7.3平尺
款识:宣夫80
展览:
1.“秦宣夫画展”,江苏省美术馆,南京,1985年
2.“秦宣夫百年诞辰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06年
3.“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3年
出版:《秦宣夫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122页、268页
著录:《秦宣夫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284页
说明:此作附有艺术家家属回忆访谈视频
开拍CUPPAR特别推荐
· 秦宣夫是中国第一代留法艺术家,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深度参与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建立与转型,是重要的先驱者、开拓者。
·《庐山会议旧址》在艺术风格上,是吸纳了现代元素的后印象派画法作品。是秦宣夫晚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
· 此作从题材、取景、构图上,都别具匠心,画面重点突出的松树,有松柏常青之意,是兼具个人胸臆与家国情怀的作品。
· 此作参与了艺术家百年诞辰展,以及出版于权威全集之中。14位艺术家家属接受采访,回忆此作的创作经过及重要意义,可珍可藏。
秦宣夫 1906-1998
秦宣夫生于1906年,卒于1998年,他的一生,几乎纵贯了整个20世纪。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和美术史研究,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徐悲鸿称其画为“学者之画”,傅抱石誉其“先读鸿篇而后画而精者也”,“才华四射,独具典型,知非先生不能也”。
就读清华大学时期的秦宣夫,1920年代
1925年,秦宣夫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1929年毕业。清华就读期间,他深受当时的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国学大师的影响,此后出于对绘画和西洋美术史的强烈兴趣,他于清华毕业同年,赴法留学,考取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并在吕西安·西蒙(Lucien Simon)教授的油画工作室学习油画、素描,同时在卢浮学校(Ecole du Louvre)、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学习西洋美术史。
秦宣夫(左五),与吴宓(左六)、吴达元(右三)等朋友在法国卢森堡公园合影,1931年
旅法期间,秦宣夫曾前往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苏联(今俄罗斯)等地的博物馆,观摩西方艺术大师的名画原作,考察西方美术史,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还专程赴枫丹白露,考察米勒、柯罗的故居,专程赴欧维尔小镇,拜访加歇医生(梵高的朋友)之子保罗·加歇,以深入了解梵高当年作画的情形等,正是这些“田野调查”的功夫与亲睹亲为的经历,为他日后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与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合影 (照片上有王临乙落款:全是留法艺术学会成员,会址在常书鸿家。前排左起分别是唐一禾、陈芝秀、滑田友、周思明,后排左起分别是吕斯百、马霁玉、张悟真、曾竹韶、陈世友、秦宣夫、常书鸿、王临乙。
旅法期间,秦宣夫同时是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作品曾入选法国重要的沙龙,这是继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之后,1920年代末留洋归国的又一批重要美术力量。
常书鸿、王临乙、黄显之、秦宣夫(左起)于重庆凤凰山合影,1944年
秦宣夫李家珍一家在重庆沙坪坝凤凰山,1945年
1934年,学成归国后,秦宣夫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清华大学、国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他以“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精神,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和描绘大自然的作品。
纵观其一生的绘画创作,早期(1930年至1949年),画风受欧洲古典绘画影响,朴实、严谨,显示出坚实的造型功力,所作人物肖像及主题创作尤为引人注目。
旅法时期秦宣夫与作品《快乐的旋转》合影,1930年代
秦宣夫 《卡门》布面油彩 73×92cm 193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其中,1933年油画《卡邦齐夫人像》入选法国春季沙龙,1934年《快乐的旋转》与《宫女》在法国独立沙龙展出。徐悲鸿曾撰文称:“彼留学欧洲时已以《木兽戏》一幅显名于法国。”早年的巴黎求学经历,是奠定秦宣夫艺术风格的关键时期。
秦宣夫在杭州写生时与夫人李家珍留影,1963年
中期(1949年至1965年),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用画笔热情讴歌新时代与新生活,创作了许多大场面、多人物的作品。其题材虽取自现实生活,但技法上却揉以印象派的笔调与色彩,画风奔放,色彩明丽,在写实的基础上已经带有写意的浪漫旨趣。
秦宣夫 《青岛红房顶》 布面油彩 65×82cm 1948年
从秦宣夫1940年代创作的写实油画《辛夷》、《青岛红房顶》,到1960年代创作的户外写生油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油画创作技法及绘画风格的转变。邵大箴认为,在秦宣夫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出“明确的写意趋势”。事实上,这是其艺术风格向纯写意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宣夫《庐山会议旧址》创作合影,1980年代
晚期(1966年至1998年),画风更加自由、率真,在媒材上除油画、丙烯、水粉、水彩之外,还尝试创作大量独幅版画,反映出他毫无顾忌的自由心境和返璞归真的童稚之心。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秦宣夫“决心从零做起,全力以赴,要追赶失去的宝贵时间”。这以后的秦宣夫不再拘泥于写实,他融合东方水墨与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抽象元素,发展出一种具有明显的秦宣夫率真快乐个性特征的艺术形式。
中国美术馆展览
秦宣夫百年诞辰画展
快乐的旋转-秦宣夫诞辰110周年
快乐的旋转 图录
画家秦宣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秦宣夫 抱朴自然
秦宣夫文集
秦宣夫画集
More
秦宣夫先生家属推动的纪念秦宣夫系列活动与成果,1998年至今
秦宣夫先生逝世20余年以来,秦宣夫先生的家属们为弘扬秦宣夫的艺术创作和学术贡献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他们的努力和中国美术界各位领导、学者、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三次全国性、高水平的秦宣夫纪念画展;出版了权威性的秦宣夫画集、秦宣夫文集、秦宣夫纪念文集、秦宣夫研究资料等六部;制作运行秦宣夫纪念网站;制作专题片《秦宣夫的艺术》等;成为研究秦宣夫艺术与人生的重要资料数据库。
(责任编辑:胡艺)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