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像赞|李可染:神凝笔颤 万山红遍 情寄深远 山河立传
2022-08-29 00:00:00艺术家提供
李可染:神凝笔颤 万山红遍
情寄深远 山河立传
栏目策划、资料编纂/范丽庆
编者按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波,近年来以极大热情创作了一批歌颂中华现当代优秀人物的水墨肖像画,有科学家、医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学术界、宗教界著名人士,形象传神,鲜明生动,并以诗词形式褒扬人物事迹,受到画主及亲属故旧、弟子传人、专家学者的喜爱。这些诗画佳作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传递东方笔墨之美,是向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本刊予以连载,本期续发之四十五。
李可染先生像 刘波作
人物简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双亲均不识字,父亲是贫农,逃荒到徐州改做了厨师。李可染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抗战时期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齐白石、黄宾虹。1954年起游历雁荡山、黄山、桂林等地,行程数万里观察写生,创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可染先生像赞
刘 波
模山范水, 李家基奠,
踵齐随黄, 独开生面①,
勇猛进取, 与古血战,
贵胆要魂②,师牛耕砚,
采一炼十③,入古求变,
神凝笔颤, 万山红遍④,
情寄深远, 山河立传。
【注】①先生踵随齐白石、黄宾虹研习中国画。②先生有画语云“可贵者胆,所要者魂”。③先生主张艺术创作要像冶炼一样,付出成倍劳动。④《万山红遍》为先生名作,写词意。
兹观刘波兄所绘恩师李可染先生肖像,形神兼备、生动有致。所用笔墨手法亦自出新意不与人同。瞻视先生尊容,当年读研时,先生的谆谆教导,音容笑貌涌现眼前。忽忽四十年矣,往事如烟,不胜感慨。辛丑秋欣观刘波兄为李可染先生造像,因题。
老姜宝林于昌平双清室
姜宝林
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亲授。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可染的师承与创新
李可染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一起被誉为近百年来五大国画巨匠。
李可染的名字是他的小学图画老师王琴舫改的。王琴舫见他聪慧好学,赞曰:“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改“永顺”为“可染”。
1923年,李可染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图画、手工两年。此间,得见吴昌硕真迹。在学校一次纪念会上,听康有为演讲,得知中国唐宋绘画是世界艺术的高峰,因此立志献身绘画艺术。他的毕业创作名列第一,刘海粟校长为之题跋。
1929年,李可染越级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二位教授,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同年,加入杭州“一八艺社”。1931年“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画展,鲁迅为展览写《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可染作品始受注意。
1937年,李可染在郭沫若领导的部门进行爱国宣传活动。郭沫若曾为李可染作题画诗二首,一为五律《题水牛图》,一为七律《题峡里行舟图》。
1944年,《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在重庆举办,徐悲鸿作序,老舍撰写《看画》一文,对李可染的山水画和水牛图表示称赞。
1946年,李可染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翌年春拜齐白石为师,相随十年。同年又深得黄宾虹积墨法之妙。1948年,李可染在北平举行个人画展,徐悲鸿收藏其《拨阮图》《怀素书蕉》等写意人物画近十幅,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1954年至1959年,是李可染山水画形态转型期。他多次长途写生,行程数万里。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举行“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作品观摩展”,在北京举办《江山如此多娇》水墨山水写生画展,并先后在中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
李可染被迫停笔,下放至湖北丹江口干校,为时两年。1972年按调令返京,为民族饭店作大幅画作《漓江》。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上世纪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评论界认为,李可染结合传统、西法、自然三者,创造了面貌独特、厚重雄健的“李家山水”。“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中,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
创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遍》,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里程碑式作品。该画题材取“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而成。1962年至1964年之间,李可染偶得半斤故宫内府朱砂,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作了多幅《万山红遍》。该画作既有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结构范式,也将西方油画的光影效果融入其中,堪称集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佳作,在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山水革新历程中,具有重要的美学和史学价值。
画家简介
刘波,字荷生。原籍山西,1974年生于内蒙古。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导师范曾教授。现供职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国家出版基金评委。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散文、随笔等40余万字。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并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出版学术专著、个人画集、文集、书法集、译著等著作十余部。
文章转载自:中华英才半月刊
(责任编辑:胡艺)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