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画廊呈现当代艺术家王嘉成个展“入境之境”
2021-12-09 08:57:36雅昌发布
2021年12月4日下午3点,中国当代艺术家王嘉成个展《入境之境》在离画廊LíGallery开幕。本次展览由王纯杰担任学术顾问,由策展人邓婷策划,展出了艺术家以绘画和玻璃为媒介的四十余件作品,并以水的固、液、气的形态转变为线索,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物性,借以绘画、文本、物质的虚实对比和浪漫想象,在时间的永恒和事物的无常中,造就了王嘉成的境中之境。
艺术家王嘉成对观众进行导览
展览分为镂冰雕琼、北冥有鲲、入境之境三个篇章,层层递进,带来一片极北之地的空灵幻梦。
其中蓝色是本次展览的主色调,人类对蓝色有本能的热爱,天空和大海是蓝色,地球是蓝色;在文艺复兴时期以青晶石为主要原料的群青深受贵族喜爱;蓝色,也反映了艺术家创作时宁静致远的心境。
《入境之境》展览现场空镜照
一层是“入境之境”,也是王嘉成最新创作的作品系列。“入境之境”以虚构空间的第三视角,重新审视我们身处的世界。艺术家呈现了辽阔的海洋的、丛生的枝叶、层叠的山峦等等的片段。身在境中,我们是无法感知到完整的世界的。只有通过入境、出境、幻境,物性在我们的凝视中才得以显露。
二层的“北冥有鲲”系列源于庄子的《逍遥游》的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作者借以中国古代文人对水的边界和水中巨物的浪漫主义想象,探讨生命个体与生存空间的关联。
艺术家王嘉成与她的绘画作品《修水·泱》《修水·湛》
每幅画并不止于其平面,那些画面上动态的痕迹,如气泡、波纹等等,向我们暗示了深海之下存在的奇妙生物。对未知的探索,是从古到今不曾停歇的。
“镂冰雕琼”中玻璃不仅是冰的替身,从古埃及起,再到威尼斯鼎盛的玻璃艺术时期至今,人类一直在这种材质中追求永恒。“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王嘉成作品《鲲鲮·夜光》
水的瞬间,冰的短暂,玻璃的恒久与脆弱,构成了在物性和物质中对于永恒和变化的无尽追问。浑然一体的透明雕塑使物体成为它本身的承载,正是对物自性的探索。
对话当代艺术家王嘉成
访谈者/策展助理:胡梦漪
1.你如何阐述本次主题中的“境”?
本次展览的主题“入境之境”主要揭示了水的终极形态:气。气、气韵、境、无境,和依旧是至臻纯粹的蓝色,一切幻化为无形。但是这蓝色悄无声息的弥漫开来,以缭绕上升的姿态指引我们进入“自在之物”的意识世界和忘我的审美境界。
其中蓝色是本次展览的主色调,天空是蓝的,水是蓝的,而从太空观察地球,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也是蓝色的。我觉得,对蓝色的喜爱,是我们人类基因里的一部分,是一种本能。其实很多艺术家都很喜欢用蓝色,包括很有名的克莱因蓝。追本溯源,蓝色这种颜料,在文艺复兴时期前,是没办法被人工合成的。这也意味着它很昂贵。在当时,蓝色颜料只能从来自阿富汗的一种矿石叫蓝晶石里面提取。因此创作和收藏蓝色的画作是当时的一种潮流。
蓝色,也反映了我在创作时宁静致远的心境,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引发大众对自我认知与第三视角的思考。
2.“境中之境”的创作中你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观种汲取哪些灵感?
我将“入境之境”分为层层递进的三个章节--镂冰雕琼、北冥有鲲、入境之境,以此构筑一片极北之地的空灵幻梦。
“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镂冰雕琼”中玻璃不仅是冰的替身,从古埃及起,再到威尼斯鼎盛的玻璃艺术时期至今,人类一直在这种材质中追求永恒。水的瞬间,冰的短暂,玻璃的恒久与脆弱,构成了在物性和物质中对于永恒和变化的无尽追问。我将浑然一体的透明雕塑作为载体,探索对物的自性与永恒。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北冥有鲲”源于庄子的《逍遥游》的开篇,我借以中国古代文人对水的边界和水中巨物的浪漫主义想象,探讨生命个体与生存空间的关联。
“初境为学法,困境为执法,化境为破法。”
“入境之境”作为我最新的创作,揭示了水的终极形态:气。气、气韵、境、无境,和依旧是至臻纯粹的蓝色,一切幻化为无形。但是这蓝色悄无声息的弥漫开来,以缭绕上升的姿态指引我们进入“自在之物”的意识世界和忘我的审美境界。
3.你如何看待自我与个体?个体与世界的联系?
“我之发现,有赖于人心之自觉。今日人人皆称我,仅可谓人人心中有此一向往,却并非人人有此一实际。”我认为,对自我的研究,无论东西方,无关文化信仰,不论身份地位,超越时间空间,始终是人类对于“我是谁”一问的最直接阐释。
自我作为人认知与解释自己的一种方式,关系着互动的源起和进程。
不同类型的自我认知,首先取决于假定情境,也就是人与场的联结。这关系着个体的前史与现状,和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生存空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反应。
4.你的作品单元北冥有鲲中,给观众呈现的是波澜的水面,鲲或者说其他的生命你是如何体现的?
鱼与水、鸟与树、树与天、人与世、栖息与生长、生命个体与生存空间,万物生存的痕迹是一个个气泡、一次次呼吸。在《北冥有鲲》的创作中,我将作品分为三个部分--丛生、洄游与聚落。它们分别代表了灌木、鱼类与人类在自然界的定向运动。自然界的不同物种间冥冥之中的关联和未知的生命、呼吸和心跳是我这阶段创作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打个比方,观察植物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我们看到植物的外貌,风吹在叶子上的沙沙声,泥土和花的味道,这些结合了听觉、嗅觉、视觉的体验使我们对植物的感官是非常立体的。因此我通过水晶滴胶结合绘画,把我们看到植物的那一刻的感受,那种迎着五六点钟的太阳,挂着露珠,闪着微光的美好的样子,表现出来。
因此,北冥有鲲的创作更注重作品本身给予观众的感受,而非具象的画面。
5.你的作品单元镂冰雕琼中,你认为玻璃与冰有哪些共性和不同?
玻璃是光的容器,而水与冰同样可以折射光线。但玻璃本身的创作过程,是经过几百上千度的高温淬炼凝结塑成。因此玻璃与冰既像火与水,又同样流光四溢。而这一特点也恰似水的终极形态:气。气、气韵、境、无境。
6.你未来新的创作方向是什么?
我的创作大多基于东方哲思与透明美学,我善用透明材质进行立体与平面创作。在未来,我将在探索东方美学的同时,继续着眼于人与场、生物与自然联结,以绘画、雕塑、琉璃、公共艺术等多元形式,展现不同情境中的观点与思考。
7.东西方的学习背景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帮助?
我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在江南水乡的杭州,我受到了湖山望境的滋养与东方美学的熏陶。而在赴英于皇家艺术学院读研的过程中,我不但创作开始转化为文化差异与冲击,并开始在英的创作中,运用了京剧的靠旗、脸谱,相声的醒木、快板等元素,将中国元素融入作品,并于异国展示东方文化。
我曾驻地与旅居于二十多个国家,感受过不同城市的人、事和物,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人种和他们想要发出的声音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改变着我对人与生活的感观。于我的创作,我希望作品可以是我发声的载体,同时希望观者可以产生共鸣、收获感动。
8.你认为你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哪个更能较好地传达你的思维?
我觉得两者都可以以其独有的特点,来传递我想要表达的观念。我认为人的感知不仅限于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构成的立体感受是我想通过作品传递的。相较于思考哪种形式更好传递我的思想,不如说我更想通过更多哲学与社会学的探索与研究,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
(责任编辑:胡艺)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