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的几个鉴定方法,你可知道?
2019-12-16 23:10:17赵涌在线
历史在发展,时代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老一辈们给我们遗留了许多珍奇古玩,让收藏爱好者们也有了更多的收藏物。这些古玩给收藏市场带来了商机,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尤其在古代社会,那时候还没有纸钱一说,所以人们购买商品时用到的是银锭,就是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所见到的熔铸成锭的白银。 银锭最早出现在汉代,之后虽然也有铸造,但是却没有广泛的流通,明代时期开始盛行,知道清朝才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因为它的重量不等,所以通常以“两”来作为单位,因而也被叫做银两。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造假银锭也逐渐出现,早在民国初期就出现了假银锭,主要是在成色和重量上不同,所以要想区分真假银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鉴定银锭主要在于观看它的四个方面:
一、银锭的颜色
银锭的成色一般是在97%-99%,色泽温润,新铸造的银锭却显得较为尖锐,具有强烈的金属感,在直觉上给人带来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二、观看银锭的器型
不同地区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形状,比如四川、贵州的椭圆形,广东、广西的砝码形、陕西、甘肃的圆槽形、江西大多为方槽形......因此当我们发现不符合当地形状的银锭时,就需要有所注意,以马蹄形银锭为例,真正的马蹄形银锭为了打印文字的方便以及摆放时候可以叠压,所以中间会有凹陷的地方。
三、看铭文印记
清朝以及民国年间的银锭上是铭文师打盖的印记,上面的内容、名称都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的,就好比“官钱局”的机构设置的比较晚,在道光年间是没有这样的机构的,如果在道光银锭上出现这样的名称是不合常理的。
四、看银锭的底部
真正的银锭的底部一般分布着大小和深浅都不相同的气孔,一些铸造时较为精密的,气孔就会显得比较小,但是一定有着和蜘蛛网一样的,有粗有细的纹理。这些特征在近代的纺织品里面是很难做到,所以如果银锭底部比较平整光滑的得话,那么就可能是仿制品。
清代的银锭主要分为了官铸和私铸两大类,有官府设立的官银匠或者是馆舍银炉铸造的,上面带有相应的名称、地名和年号即为官铸。由各地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分别单独铸造的则成为私铸。不论官铸还是私铸,其鉴别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来源:集币在线
(责任编辑:于晓伟[已离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