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构图中的韵律美
2019-12-04 00:00:00月雅书画
构图在绘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图也称为立意、布局,它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如呈现在画面中的S形律动,它来源于太极图,有盘旋运转的趋势,两极首尾相接,既密不可分,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动有静,静中有动,黑白互现,虚实相生,相辅相成,是对立统一艺术规律哲理性的揭示。如关山月、李可染、赵春秋等名家山水画中的河流、黄胄、刘文西人物画中的人群,皆呈S律动。
再如画面中的“起承转合”,“起”处往往是近景部分,通常有适宜的位置、大小,又能见气势;“承”处作为起的延续往往与“转”连接并引导之,“转”作为承接之后的转折变化,往往是画面上最重要的部分,变化既多,物象摆置也丰富,同时又与“起”相对应;“合”作为章法构成的结束,且与“起”相呼应,从而使构成在章法上融为一体。
物象按“起承转合”规律的置陈布局,就将形成节奏、韵律美,组成画面的气势,整个画面中仿佛有一股气流在升腾盘旋,此规律也是S形律动的具体应用。
在山水画中,近景、中景、远景怎样布置,竖势、横势、斜势怎样安排,点、线、面怎样分布,黑、白、灰怎样搭配,山体块面的大小错落、掩隐,河流瀑布的婉转迂回,云雾的蒸腾勃发,或安详或游动,或限或显,紧紧围绕着主气脉的走向,都要形成快乐舒情的节奏。
在花鸟画中,主线、辅线、破线要各司其职,主线决定着主气脉的走向,辅线对主线起着加强的作用,使主气脉更强壮更有力,破线作为画面中的弱势,从相悖的方向对主线起到破的作用,其目的是在对比中加强主线。“三线”在画中的力度并不平均,而是有大小之别,有节奏变化,形成了强、次强、弱的节奏。
同样在花鸟画中,有主体、客体、对体之别,它们所处位置的显赫程度不同,所占块面的大小不一,形成节奏、形成韵律,其目的是为主体服务。从较为直观的角度来讲,在画面中要处理好一纵一横、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高一低的关系。一幅好的花鸟画,留白部分的边缘缺口应当有大小、尖圆、高低、深浅的变化,即不齐之美,否则将呆板枯燥,毫无生气。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告知删除
(责任编辑:于晓伟[已离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