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逢”作品展参展艺术家——罗莹
2019-09-16 14:09:47艺术家提供
9月15日,由重庆高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民盟重庆市委文化委员会、重庆民盟画院和重庆民盟艺术团共同主办的艺术活动“山水相逢”艺术作品展,在重庆法国水师营文物建筑群降下帷幕,艺术家罗莹的工笔扇面画作品参加了这次展览。罗莹此次展示的作品介乎于绘画与装置之间,用传统工笔花卉点染的丝绢团扇或排列成行,或汇聚成林,通过各种组合,试验绘画符号在空间环境中视觉扩张的尺度感。
据介绍,罗莹这种工笔扇面与建筑环境结合的创作方法,几年前也曾在法国由梅斯市市政府、法国洛林大学孔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线形象——罗莹作品展”期间做过展示。梅斯市Nadia Gechir副市长及洛林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前院长Kathie Bira教授等当地名流出席了那次画展活动,当时罗莹的作品吸引了不少爱好中国文化的法国观众。
罗莹介绍自己的作品说:那些贯穿于作品中具有现代感的宽阔线条,是自己多年来的一个艺术创造——线形象。由罗莹独创的这种绘画符号,是她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髓后的个人性表达。她从1990年代开始进行这种符号创作,将传统骨法用笔的“手工毛笔线”和当代的“电脑机械线”并置在一个画面里,造成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种视觉形象的冲突撞击,意图扩展绘画的视觉张力。
艺术家罗莹的这种源于传统又发展了传统的绘画,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这几次展览,都充分利用了古典建筑环境的线条分割,在立体的视觉空间体会线条穿插于排列的文化意味。建筑的造型特征与罗莹绘画作品风格迥异,却又相得益彰。
罗莹认为,“线”是传统中国画的本质与精髓,研究“线”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扩张力度,是她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课题。据悉,她研究这个绘画符号的艺术专著《线形象——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形成》英文版,已被大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慕尼黑大学图书馆等世界级图书馆收藏。《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纽约时报》对她的研究成果都有专文报道。
罗莹简介:
罗莹,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学位。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美国内华达大学访问学者。民盟中央第十二届妇女专委会副主任。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美术院理事,民盟湖北美术院副院长。罗莹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和举办个人画展。其绘画作品被多家专业机构和名家收藏。罗莹专著《线形象——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形成》,获得第九届“屈原文艺奖”。该书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等海内外图书馆收藏。
西兮,“山水相逢”策展人,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湖北电视台。
(责任编辑:张媛[已离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