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窑中的典型鸡头壶
2019-02-13 08:50:42收藏快报
图1
图2
鸡头壶,又称天鸡壶、鸡首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最早出现于西晋,流行于东晋、南朝,到隋唐逐渐减少,被执壶所代替。纵观鸡头壶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鸡头壶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发展特征。鸡头壶造型与盘口壶极为相似,如同是在盘口壶的肩部贴塑一鸡首和壶把手所成。它属于民间流行的饮器,具体是酒具还是茶具各有说法,难以定论。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有桥型系、拱形系等,底为小平底。本文中,笔者将介绍两款衢州地区所产的婺州窑鸡首壶,其器型独特,为其他窑口所没有。
1984年,浙江省衢州市西郊花园岗棉纺织厂基建工地唐墓中,出土了一件唐青瓷点褐彩鸡头壶(图1)。壶通高16.5、口径6.5、底径6.8厘米。小盘口,短束颈,圆肩,鼓腹,饼底。肩两侧附一对称横系,另一侧捏塑一象征性鸡头,鸡头对称处附一圆柱体弯钩形把衔接在小盘口内,把下端捏塑象征性鸡尾。内施釉至颈部,外施釉至下腹部,肩腹部饰十二条块青褐色彩斑,釉青绿色。胎灰白色。该壶现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浙江江山市长台镇双塘沿出土一件隋青瓷饼足鸡首壶(图2)。壶高15.4、口径6、腹径9.4、底径6.2厘米。盘口,束颈,圆肩,球腹下收,饼足,饼底平坦。盘口底沿内折,肩两侧附一拱形系,两系之间近颈部捏贴一象征性鸡首,对称另一侧附一圆柱形把,把将口沿与腹相连,把高出口沿。腹饰有凹弦纹8周,下腹近底内束,饼底外凸。内口沿至颈施釉,外施满釉,釉呈豆青色。胎质较细腻,呈灰白色。该壶现藏于江山市博物馆。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