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福寿吉祥的清代砖砚
2018-11-08 13:48:48收藏快报
图1
图2
砚台前身是原始社会的研磨器,起初人们将石墨在坚硬的东西上研磨成汁用于书写或绘画,后随着演变,逐渐形成了砚台。砚台是古代必备的文房工具,关乎到很多文人的生计,故有“砚田”之说。从古至今,赏砚、藏砚一直是长盛不衰的雅事,在形制众多的砚台种类里面,有一种以旧砖改制的砖砚颇受藏家青睐。
这件于江苏泰州区域发现的清代砖砚,为不规则长方形状,最长处长24.4、长方形一侧宽12.3、厚3.5厘米。砖砚一方平面上有凹槽,由浅入深,是为研墨注水的砚池,三边边侧起线高于凹槽,能避免墨汁流溢在外;另一方雕刻有蝙蝠等图案(图1)。该砖砚整体色泽黑亮沉稳,保存大致完整,仅表面有轻微碰损。
此砖砚雕刻功力深厚,运用了浮雕、浅雕、薄意雕等多种技法。主图为一只动感十足的蝙蝠,象征福气和福运的蝙蝠眼睛圆瞪,尖耳竖立,口衔两只附带叶片的寿桃,张开硕大的翅膀,似乎正在全力向前飞翔,蝙蝠翅膀脉纹、身体皮毛等部位均有细微表现,其神态惟妙惟肖,造型雄健大气,加之上下点缀的祥云,三种物象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福寿吉祥的寓意。
取泰州砖石改砚台,亦有前例,清雍正时期,著名书画家高凤翰在任泰州坝监制一官时,对泰州等地所产澄泥旧砖青睐有加,认为“维扬、通泰两州澄泥旧砖,于砚品中称美材”,将之用来改制砚台,镌刻铭文用来把玩收藏,并选录于所著《砚史》一书当中。而观此件砖砚形制,能见其原形是一块粘土烧制的青砖,后被工匠择选,于砖面上雕刻图案,出售给大户人家作为门楼上的砖雕。砚台背面斧头状的坑洞(图2),正是早年用于镶固在房屋的榫头。过了若干年后,该砖雕辗转被风雅人士觅得,其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轻微改凿为砚台,用以收藏把玩。
此块砖雕造型拙朴大方,主题特色鲜明,构图饱满得体,融实用和观赏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昔日文人的崇古风尚和收藏嗜好。
(责任编辑:雷斌[已离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