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可不是金融道具
2018-10-30 12:05:55收藏快报
近来,P2P网贷平台爆雷的消息不绝于耳,多家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失联甚至跑路的现象。截至8月底,据网贷天眼数据显示,全国问题平台累计达4651家。在P2P问题平台的名单中,赫然出现了一家艺术品金融平台,这家号称“中国首个艺术品抵押平台”的公司,被曝欠债1.3亿元,网站的创始人失联。
从理论上讲,该平台既为艺术品的拥有者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但是,这个看似合理的商业模式要想成立需要满足两个重要前提:一是,用于抵押融资的艺术品的价值是明确的、可信的;二是,当融资者无法偿还贷款时,平台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抵押的艺术品变现,实现资金回笼,从而保证资金运转顺畅,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从中国业态发展的现状来看,这两个前提条件并未得到满足。首先,艺术品的估值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估值是一种观念的表达,这种观念的表达不是客观的、绝对的,对于价值的主观看法需要借助权力制度来赋予其权威性,因此建立艺术品评估体系,实际上是在建设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制度体系。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这种权威性无法简单地通过自由市场竞争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预和支撑,合理地融合市场和行政权力是建立艺术品评估体系的关键,这项工作费时费力,至今仍在推进中。
另一方面,艺术品的异质性本质决定了其无法像股票或有价证券那样可以在市场上迅速换手,艺术品的购买者往往需要观看原作,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唤起购买的欲望,这个购买过程较为漫长。在拍卖等公开市场上,从作品的征集到上拍,通常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买家有时还会延迟付款,因此艺术品的销售周期常常在半年以上。在私下交易中,如画廊,销售周期一般超过三个月,有时甚至长达数年。在无法解决流动性欠缺的前提下,以艺术品为主要标的的投资项目,很容易出现现金流短缺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其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着重大缺陷,除非平台能够不断地吸收资金,来保障充足的现金储备,否则一旦出现多个贷款人失信的现象,平台便很容易陷入危机。
那么,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呢?在我看来,艺术和金融是难以被调和的两个领域,同时精通金融和艺术市场的人才凤毛麟角,而无论是金融还是艺术市场都是极少数人能够玩转的领域,并且往往都是通过掌握高端资源或内部信息来盈利的。因此,除非由同时熟悉两个市场的天才操盘,否则艺术品金融的项目难以成功。
(责任编辑:雷斌[已离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