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4234期】 陈明: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水墨形态
2018-09-24 08:47:49雅昌艺术网专稿
讲座现场
嘉宾简介: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后。1974年生,安徽无为人。1996年、199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分别获文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99年分配至安徽美术出版社,任画册编辑室、教材编辑室编辑。2005年8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中国现代美术史博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乱象与主流——台湾当代美术的文化生态研究》获“优秀博士论文奖”。 读博期间任研究生会学术部长,《研究生会会刊》执行主编、国家画院院刊《中国画研究》栏目主持。博士后工作期间的《20世纪台湾美术史》课题获得国家第45批博士后基金。从2006年9月到2009年10月期间,分别受聘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系、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讲授绘画、美术理论课程。
讲座现场
主讲内容:
全球化结构中,各种文化会产生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融合。近40年来,中国水墨画始终面临着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语境。在此语境下,水墨艺术的一系列变革不可避免。
《白孔雀》高剑父
《红旗渠》 傅抱石
一、新水墨。它在观念上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思想,在形式上则脱离古典语言形式,走向现代主义。二、新文人画。在形态上,新文人画并没有超出传统绘画的规范,也没有体现出“新”的含义。但它向传统的自觉回归以及对笔墨语言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水墨传统的价值。三、还有一类水墨画创作力图从传统文化和精神中获取创作动力和素材。它们直接从原始艺术、汉唐艺术和西方艺术中汲取营养,形成了独特的图式语言,拓宽了古典语言形态的界限。
《新开发的公路》(局部)关山月
谷文达 抽象水墨
这三种类型的水墨形态体现出全球化时代和跨文化语境下中国水墨画的多种探索路径,对中国当代水墨形态的拓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雷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