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窑乳浊釉高足杯
2018-09-22 14:54:03收藏快报
高足杯称马上杯,也称把杯,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早期的历史文献不见对高足杯的记载资料,直到五代十国的周羽冲《三楚新录》才出现“高足碗”的名称。清代朱琰《陶说》卷六《说器中·唐器》之“高足碗(原注:十国南平器)”条记:“周羽冲《三楚新录》:高从诲时,荆南瓷器皆高足,公私竞置用之,谓之高足碗。”其实,《三楚新录》文中所说的“高足碗”,并不是元明时期常见的那种高足杯。
《中国陶瓷史》第八章第三节在论及元代瓷器的造型时,说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口微撇,近底处较丰满,承以上小下大的竹节式高足,是高足杯的典型式样。对元代瓷器中为什么会突然涌现出来大量的高足杯,这与元代蒙古人的生活习性有关系。著名陶瓷专家张浦生解释为:“高足杯始于元代,它适用于蒙人善骑喜饮的习俗,最初为马上饮酒而制(所以高足杯又称马上杯),后来也称靶杯,可以摆放果实。”似乎高足杯最初是蒙古人的饮酒器具,高足杯出现的历史背景是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从而在国内大量出现。
古代,金华地区生产金华府酒。据史载,吴越王钱镠为偏安江南,岁岁向五代各王朝进贡,其中金华酒作为定制的贡酒。宋代金华酒业发达,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金华的酒课已高达“三十万贯以上”,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金华县酒课、酒务租额二千二百六十四贯一百二十五文”。至元代时,金华是我国主要的产酒区之一。当时江浙行省的酒课约占全国酒课收入的1/3强,元贞二年金华“酒课中统钞一千五百五十三锭三十五两二分二厘”,远远超过“茶课中统钞六锭二十四两四钱七分”的课利,足见金华酒业之兴旺。据《武林旧事》载,金华酒在南宋时期已盛行于京都。
婺州窑的著名窑口铁店窑盛产乳浊釉的高足杯(见图),就很好地见证了当时金华酒业的发达。
(责任编辑:雷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