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绪年制”款豇豆红釉盘
2018-09-22 21:10:11收藏快报
图1
图2
光绪瓷器同清初的比较,虽然质量不高,稍显粗笨,但在晚清时期各朝烧制的官窑瓷器中,光绪一朝在品质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如光绪初年大量烧造官窑器,光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为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寿辰又大批烧造寿庆典礼和赏赐所用的官窑瓷器,在嘉庆以后官窑衰落的形势下,大有中兴之势的起色。官、民窑都有大量器物流传于世,尤其瓶、樽、缸、墩、花盆、大地瓶等大器,更是晚清以来遗存最多的。
本文要介绍的这件蚌埠市博物馆收藏的大清光绪年制款豇豆红釉盘(图1),就是一件难得的光绪官窑瓷器。此盘口径18.2、高4.5、底径11.5厘米,撇口,浅腹,圈足。盘内外皆施祭红釉。盘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青花款(图2)。口沿留白,作灯草口。整器造型规整端方,釉色莹润。
豇豆红釉是清朝康熙时铜红釉名贵品种之一。烧制时先在坯上施一层底釉,然后吹上一层颜色釉料,再盖上一层面釉,入窑高温还原焰烧成,呈色变化较多,粉红色中略带灰色的称“豇豆红釉”,灰而色暗的称“乳鼠皮釉”,粉红中有绿点的称“苔点绿釉”,带红块的称“孩儿脸釉”,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等。
光绪官窑瓷器的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篆书青花款和六字楷书青花款并用,在部分单色釉器,特别是茶叶末器上则用刻款。民窑器尤为多见“光绪年制”四字抹红楷书款。
(责任编辑:雷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