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标本》发布
2018-08-31 22:05:52收藏快报
西泠印社2018春拍中,拍出368万元的满红皮和田玉籽料原石
由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主办的和田玉产地特征研讨及《和田玉标本》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和玉器行业的专业人士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专家就“和田玉”这一概念由传统和田玉、到新疆和田玉、再到今天透闪石成分为主的“国标”(即国家标准)和田玉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对市场上常见的新疆且末玉、若羌玉、叶城玉、青海玉、辽宁岫岩玉、俄罗斯玉、韩国玉的产地特征做了科学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教授施光海说,玉石的产地特征十多年前都不是很受重视。后来从红宝石开始讲究产地,比如缅甸鸽血红就比别的产地价格更高,接着扩展到蓝宝石、祖母绿。和田玉的产地很多,将来鉴定书上可能要写上具体产地才行。
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会长于明说,今天的和田玉玉石原料早已超出了最早的和田地区,不仅产地更多,而且开采规模也更大,玉石品种也更加丰富,这就使人们辨识和田玉产地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因此,研究不同产地和田玉的特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自2013年至2018年,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组织了全国在和田玉研究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对新疆昆仑山—阿尔金山一线各个玉矿进行了大规模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在这次历时五年的考察基础上,专家进一步对市场上常见的青海玉、辽宁岫岩玉和俄罗斯玉、韩国玉进行了玉料特征的研究。
为了让调查研究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便于玉器爱好者从实物入手快速掌握辨识、鉴定不同产地的和田玉的知识和技能,专家们按照现行“国标”和田玉的概念标准,选取了11种和田玉玉料,推出了一整套标准化的和田玉标本。各种玉料的特征说明均为玉器专家实地考察、科学研究的学术成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琳说,11块玉料既美观又宜上手观察结构,玉料均采自原料地,背后费料更多,对玉器研究者、爱好者和玉石行业从业人员具有很高的学习参考价值。(马海燕)
(责任编辑:雷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