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陶质蟋蟀罐

2018-08-21 22:21:10收藏快报 作者:芙蕖

  

  图1  

  图2

  图3

  蟋蟀,亦名“促织”,俗称“蛐蛐”,是一种喜欢互相打斗的昆虫。

  中国人玩蟋蟀的历史悠久,据考,斗蟋蟀这项活动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已十分流行。与此同时,装蟋蟀的器具也随之出现,而且制作精细,并被赋予了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本文来介绍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陶质蟋蟀罐。

  蟋蟀罐的材质有玉、石、陶瓷、竹、木等,而以陶质最为多见。因为蟋蟀喜阴、喜潮湿、畏光、夜间活动,在自然界中最喜栖息于砖石瓦砾之中,所以陶质蟋蟀罐最符合它的习性。

  本文介绍的这件陶质蟋蟀罐(图1),高7、底径11.5厘米,呈圆筒形,中部略鼓,器身被打磨得非常光滑,色黑亮。附一个平盖,罐与盖子母口式扣合,盖面刻有一段诗文:“白露将军出,人心爱色青。闲一点水食,□故辨声形。协记”。盖内模印一人物图案(图2),手执一串铜钱,应为刘海的形象。罐底印有一款“乾隆丁丑仲冬殷叙兴造”(图3),乾隆丁丑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因此这件蟋蟀罐是一件制造年代很明确的器物。另外,制造工匠也很明确,是乾隆年间的一位名家,名叫殷叙兴。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名篇《促织》,中学语文课本选过这篇作为课文,此文开篇就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虽是小说,但所记是符合史实的,宣德皇帝被称为“蟋蟀皇帝”。因为皇帝喜好“斗蟋蟀”,于是宣德官窑烧造了大批蟋蟀罐,《景德镇陶录》援引明人沈德符《敝帚斋余谈》记载:“宣德时最娴蟋蟀戏,因命造蟋蟀盆,今宣窑蟋蟀盆犹甚珍重,其价不减宋宣和盆也。”一般北方人称“蟋蟀罐”,南方人叫“蟋蟀盆”,古文献中也多称“蟋蟀盆”,其实是同一类器物。以现在对器物命名的标准,深腹称为罐,这类器物称作“蟋蟀罐”应该更合适一些。1993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东门遗址考古发掘了一批青花蟋蟀罐残片,其圈足和盖内都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单行青花楷书款,皆为专供皇宫之器,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宣德宫中斗蟋蟀之风的盛行。

  除了皇家御用蟋蟀盆,民间的蟋蟀盆亦有工巧者,清代朱琰《陶说》中有记载:“蟋蟀盆……苏州陆、邹二姓所造极工巧,雕镂精致,出之大秀、小秀者尤妙。大小秀,邹氏二女也,当时重促织之戏,胜负至千百,不惜重值购盆,故精巧如此,匪独陶器。”

  清代中后期,蟋蟀罐的式样和风格都更为丰富,而且制作名家辈出,制作者也渐渐对名款更加重视,各类款识多种多样。本文所介绍的这件蟋蟀罐就是如此,不仅罐底有制器者姓名、明确年代款,而且盖内还印有刘海纹样的商号印款。同时,盖面的诗文也非常有趣,所谓“白露将军”是玩蟋蟀界的行话,蟋蟀的活动期主要是在夏秋之交,到了白露节气前后,正是蟋蟀最成熟的时节,最厉害的蟋蟀就被称为“将军”,所以有句民谚说“白露三朝出‘将军’”。应该说,这段诗文所反映的正是一种“蟋蟀文化”。

  作为蟋蟀的个体,一般只能存活一季,但精致美观的蟋蟀罐却能反复使用。所谓“虫玩一秋,盆玩一世”,很多制作精美的蟋蟀罐往往会被斗蟋蟀爱好者作为收藏品,长期把玩。

(责任编辑:雷斌)

1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