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土中的文化——西夏剔刻花瓷
2018-08-16 02:08:03收藏快报
黑釉剔刻花经瓶
西夏黑釉剔刻花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夏茶叶末釉剔刻花经瓶
一千多年前,在黄河上游地区生息着一个英雄民族——羌系党项族人,他们从黄河泥土中创造发展了神奇、独特纹饰和器型的瓷器,这就是西夏剔刻花瓷器。
然而后来,西夏王朝渐渐被历史所遗忘,成为“谜一样的王国”,它所遗存下来的西夏文物凤毛麟角。
西夏瓷器制作及其装饰艺术,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西夏瓷器上的剔刻花纹一般采用开光构图,巧妙地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主题纹饰和地纹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
西夏的剔刻花工艺源于游牧民族在黄河泥土上刻写的艺术。
在远古时期,黄河因暴雨使河水上涨,河沿被淹没,洪水退去后,河滩边上就留下了很细的平面。当游牧人路过时,便在上面用木棍随意刻画所爱的人物、花卉以及图腾,给他人留下相关的信息,以展示他们对于生活的渴望与艺术的追求,也展示着其生活空间的信息。
后来,随着陶瓷器的发明,这种剔刻花工艺被用到了瓷器的表面。剔刻花是一种很自然的艺术风格,因其技法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束缚,所以其剔刻的线条自然流畅,造型质朴逼真、构思严谨、穿插有致。
这在宋瓷中是看不到的,与辽金瓷亦大异其趣。它的精湛造型及艺术风格,无疑透视出西夏王国的社会习俗和浓厚独特的文化风貌,其珍贵及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西夏瓷器上的釉,据专家考证,系来自黄土高原的黄土,黄土遍布黄土高原地表,资源丰富,开采简易,价格低廉。将之用作瓷器上的釉料,为盛产黄土的西北地区的陶瓷,特别是西夏瓷器的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黄土也孕育了伟大的黄河,因此,西夏剔刻花瓷器,属于黄河泥土中的一种文化。
(责任编辑:雷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