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雕塑】倾听钢铁之声——2018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札记(一)
2018-08-12 11:55:15中央美术学院网
太原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绵延数百米的钢管,斑驳的厂房,堆积在角落中的废旧钢材,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工业气息。
“叮叮……铛铛……”钢铁的敲击声不绝于耳,焊机的切割声此起彼伏,金属具有独特的材料语言,无论是用型材构成生发,还是零件与设备的组合,这种搭建既是随机的,也按照一定的内在次序组合。
在相对独立的创作营中,利用废旧钢铁材料及型材,对金属材料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索,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创作,延续一贯的风格,也可以抛开课堂习作的束缚,放飞想象力。同学们不仅有实践精神,还有研究能力,能够把握住形体、空间、材料等雕塑的基本要素。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要满焊一件4米高的作品,并进行完整的喷砂着色,需要深入发掘材料的特性。让我们来一睹最新的创作进展吧!
| 构思选材
从2013到2018年,太原工业园区内已经有近五百件雕塑作品,它们既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启发,也鞭策大家在现有的作品形态基础上,继续向前探索。
园区内有大量废旧的钢材设备,为同学们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他们精心绘制草图,有的还制作实体模型,展现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材料是富有生命力的。找到材料的语言,让材料发声,顺着材料本身的肌理进行创作,可以赋予它们新的内涵。透过这些材料,找到金属这种材料的不可替代性,体会到工业造型的美感与张力。
| 方案汇看
此次创作营的指导老师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孙璐老师、金属工作室黄镇老师,还有管理团队:雕塑系办公室主任孙婷婷、辅导员孙洁、摄影师李志杰。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术和技术上的引导,对同学们的方案从雕塑本体语言、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量,在肯定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意见。很多方案需通过几轮筛选,数次论证,才得以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孙璐老师多年来一直指导创作营,具有丰富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加明晰直接金属雕塑的学术要求,他精心准备了两场讲座,阐述了近年来创作营作品的特色,并讲解了自己在高雄国际雕塑节上的创作经历。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金属雕塑语言,同时也明晰在雕塑营中如何形成有效的表达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创作出富有力道与美感的作品。
黄镇老师从作品的可实施性、操作性、安全性方面进行指导
孙婷婷老师对学生悉心关怀,从各方面统筹安排
同学们的方案各有特色,从中可见鲜活的艺术思维,看似普通的材料却能幻化出精妙的构思,将废旧材料以雕塑的形态重组,让它们互相对话,注重表现雕塑作品的疏密关系、体积感,形成独特的场域;不断寻找材料的新的可能性与表现手段,并且思索金属材料与雕塑本体语言的关系。
| 创作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生发的过程,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完善,新的思路,新的困难,都会在过程中出现。在学校上材料课时,学生通常并没有太紧的时间限制。现在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件大体量的完整作品,需要的工作量更大,这对他们的能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办方为每个同学都配有一名力工、一名焊工,使作品更高效地完成。
青年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既是辛勤劳作的工人,也是有艺术感悟力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时而迸发出灵感与创意,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历程。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对材料特性的深入了解,作品与环境的对话关系,都是提升艺术作品视觉感受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因素。
学会阅读材料,倾听钢铁之声,是做好作品的前提,才能充分的表现艺术构思。到成堆的材料中去感受它们的生命、情感、脉动,通过反复的切割、焊接、敲打,展现生动的造型意向。
(责任编辑:陈耀杰)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