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瓯窑青釉点褐彩盖盒
2018-06-20 20:52:45收藏快报
成熟的青瓷是在原始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此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青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产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的浙江地区,包括越窑、瓯窑、婺州窑等,以越窑青瓷产品质量最高,数量也最多。而同时期的瓯窑青瓷,也具有自身特点,尤其以青釉点褐彩产品最具特色,这里来介绍一件瓯窑青釉点褐彩盖盒(见图)。
这件青釉点褐彩盖盒,通高10.5、口径16.5、底径11.5厘米,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芜湖市小桃园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盖盒为直口,鼓腹,平底,盒盖作子母口扣合,盖钮作宝珠式钮。盒身与盖面均刻划数道弦纹,盒身中部一周有间隔的点褐彩斑点。盖面饰两条十字交叉的褐彩斑点带,在盖面四处对称位置上又点饰中心一点、周围六点的梅花状褐彩图案装饰。盖盒通体、内外均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胎体灰白,胎釉结合不是很好,釉面开片及脱釉现象较明显。
虽然从品相看,这件盖盒很一般,而且盖有残缺,但从陶瓷点彩工艺上说,这却是一件值得关注的藏品。瓯窑窑址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一带,古文献中常以“缥瓷”来形容瓯窑瓷器,也有“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等语。1937年夏,著名古陶瓷学家陈万里首先在温州市西郊发现了瓯窑窑址,此后随着窑址发掘与墓葬出土瓷器资料的不断丰富,瓯窑的面貌逐渐清晰。如前文所述,青釉点褐彩是瓯窑瓷器重要的特色之一,据冯先铭《中国陶瓷》书中对瓯窑的介绍:东晋时通行弦纹与釉上褐彩结合,褐彩有的点在动物眼睛、耳朵、尾巴上,有的在器物口腹部点成各种几何形图案。从出土实物看,大部分器物点彩图案较为单一,像这件青釉点褐彩盖盒既有十字纹图案又饰梅花纹图案,图案丰富而有规则,则是较为难得而少见的。
关于这件青釉点褐彩盖盒的时代,我们可以参考浙江省博物馆汤苏婴等主编的《青色流年——全国出土浙江纪年瓷图集》,该书中收录了两件类似的瓯窑青釉点褐彩盖盒,出土时代明确,一件为1958年浙江省永嘉县礁下山东晋永和十年(354)纪年砖墓出土,另一件为1970年南京市下关区东晋早期王氏家族墓出土。所以,笔者分析认为本文介绍的这件青釉点褐彩盖盒也应为东晋时期瓯窑产品。
芜湖是安徽沿江重镇,历史悠久。三国两晋时期是芜湖地区得到初步开发的时期,晋人东迁时,芜湖是中原人南渡的重要地区,北方士大夫和逃难人民的到来,既增加了大量劳动人口,也带来了北方先进文化。同时,芜湖距离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也较近,因此当时芜湖生活着较多的东晋上层人士,芜湖东晋墓葬中随葬品档次也较高,这些都是符合历史史实的。
(责任编辑:雷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