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春&孙威:“极韵” 用青瓷的创作方法诠释“瘦金体”
2024-05-22 18:48:20雅昌发布
吴建春: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浙江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人才、世界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丽水市级传承人、丽水市138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丽水市首席技师等;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兼职导师,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兼职导师。专长造型艺术与釉料研究,研发出整套宋代官窑月白瓷的瓷釉标准制作方法,创新出具有雪融效果的釉面,并创作了《雪融》《冬雪》等作品,获得多个国家级金奖并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孙威: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作品曾获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金奖,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银奖,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银奖,中国陶瓷文化传承推广贡献奖等。
宋,中国人一个共同的春梦。
两宋,经济与文化均达臻巅峰,宋韵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强烈的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宋瓷是宋人对美的物化反映,其内敛、平静、含蓄契合了宋人的时代精神,体现“道法自然、自然交融、自然无为”的造物哲学思想,成为人类社会与宇宙万物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代表之一。
宋代美学强烈的人文精神,以及至纯至雅的独特风貌,定义了中国审美。在艺事极盛的北宋末期,徽宗赵佶把书法和绘画做了全面的革新,创造出前无古人的瘦金书体,可谓独树一帜,其艺术特点、文化意象与精神气息至今仍被尊崇,为后世打开几百年以来的美学参照。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意、象,经过这三个认知阶段构建完整的审美活动,形成主体对美的认知及感受,手工艺创作正是这一径途的映照。而同时,儒学的厚重平和与青瓷文化内涵的高度契合,使其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
吴建春与孙威是当代极具代表性的新生代陶艺家,传统功底扎实,作品个人风格鲜明,兼备了适应时代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两人均系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威在慈溪跟随嵇锡贵大师与父亲,恢复湮沉千年的上林湖秘色瓷;吴建春在龙泉师从徐朝兴大师之子徐凌,今年四月更列入“胡润全球中青年潜力陶瓷艺术家”榜单,这是对他们专注与天分的首肯,印证了浙江制瓷传承有序的脉络,更是中国陶瓷的未来所系。
2023年,兩人投身一个新的课题——基于宋韵美学意象的青瓷造型创新设计与实践。以推理前任、睥睨当代、烛照后世的“瘦金体”作为切入口,通过提炼瘦金体中的形意,结合现代设计思维,交融宋风极简美学与青瓷造型装饰,将审美主体意识和审美客体表现进行统一,以青瓷的物化形式重构宋风意象,释放东方气韵、谱写中国精神。
他们从三方面对瘦金体用青瓷的创作方法做了诠释:
首先是器物造型的逸趣,瘦金体所构建的内蕴,荡漾在器物中是沉稳,是大气;其二是器物装饰的骨节遒美,瘦金体笔画之间流露的铁骨,与青瓷刻划花的俊朗异曲同工,顿挫之间皆是风骨的表现;其三是器物釉色的多变明丽,瘦金体的难以描摹,与青瓷釉色的难以烧成,相互映照为一种跌宕多变。他们掌握了物象的共通之处,将瘦金体的奇丽特质与青瓷做了微妙的结合。
这场展览,就是吴建春与孙威对此课题的思考与实践,从中可以看到摸索中的彷徨、挣扎,以及柳暗花明之后的欣悦,这同样是工匠必经的道路。它们既婉约,又雄阔,一如赵佶独步的书体。
展名“极韵”,源于南宋首都的一句流行语。 从政和、重和、宣和以来,东京社会中忽然流行起一个“韵”字。漂亮的妇人被称为“韵致”,新奇的服装被称为“韵缬”,美好的果品被称为“韵梅”,后来发展到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非用一个“韵”字来形容它不可。韵天韵地、韵人韵事,无一而不韵,这个新兴的“韵”宇,风靡全城。——徐兴业/「金瓯缺」第三章。
假以此刻,正是晚春,山间云雾般的浓绿是极韵的,透明的湛蓝是极韵的,鱼孤独地跃出湖面的轻响是极韵的,孩子快速穿过连廊的身影是极韵的,假日是极韵的,茶桌上碎金一样的光斑是极韵的,展览馆的穹顶是极韵的。
郑建明教授说,宋韵即宋代文人的思想。展览通过琴、棋、书画、诗、茶酒五个宋代士大夫的日常,呈现极致的、优雅的宋风美学,它镌刻于中国人的记忆里,在春天的山谷里,像一场醒不来的梦。 你面前的器物,可有几分宋人面目,又有多少性格使然的成分,它们带着旧日时光的倩影,像一只青鸟翩然落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你面对这些手工作品,可曾荡起一丝心绪的涟漪? 我想,这也是极韵的。
(责任编辑:江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