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申伯格影响了“85美术新潮”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与进程
2017-11-30 11:15:49国际在线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高潮渐进尾声时,一些青年艺术家组织了对当时盛行的抽象主义绘画反思的艺术活动,他们试图否定绘画艺术的概念与定义,主张以新的传播介质来改变与代替传统绘画的载体。他们将绘画、摄影、印刷品等原始素材拼合起来,组合成新的绘画样式,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精英观念做出了回应。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便是这场艺术革命中起着积极和推动作用的先驱之一。劳申伯格192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阿瑟港(Kansas, Port Arthur TX),父亲为一半德国血统,一半印第安人切罗基族血统(Cherokee),母亲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的后裔。劳申伯格是战后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1947年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艺术学院(Kansas City Art Institute)接受艺术教育,随后进北卡罗来纳州的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研修,1949年进入“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劳申伯格终其一生与其他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并不断从中获得灵感;早年他曾与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舞蹈家默斯·坎宁汉(Merce Cunningham)、抽象艺术家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等人合作,助推了他艺术创新的进程。1951年劳申伯格在贝蒂·帕森斯画廊(Betty Parsons)举办首次个展,受黑山学院先锋实验实践及纽约晚期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劳申伯格用非传统的艺术媒材、废弃的日常物件,以高难度的综合材料构建方法,创制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作品。此外,劳申伯格的集合艺术涵盖摄影、版画、纸本和行为等艺术媒介,其艺术观念也催生、影响了“85美术新潮”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与进程。
(责任编辑:陈耀杰)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