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宋徽宗画不出《千里江山图》
2017-09-24 21:56:09新浪收藏
古代没有现代这样的大学、中学、小学,可是很多孩子,到了十二三岁他就学门手艺。其中优异的人,十五六岁就独当一面,他就出来接活儿了。全部的美术史和工艺史,大家要知道,太多太多杰出的作品、工程,其实是年轻人做的。虽然有老师傅统领着、带着、教着……不要小看十八岁,十八岁的孩子,如果是个天才,这事儿就非常可怕了……
到了北宋,遇到像王希孟这样的天才,又少年了一下子,出人意表,光华灿烂。这难怪宋徽宗堪称奇迹,这么给他夸奖。因为他自己也是高明的画家,他知道,他画不出《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的野心,远远超过隋唐的展子虔和李思训。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代北宋开拓的图式,犹有过之。
你看《千里江山图》的开阔,开阔得非常具体。如果把这幅画切割成无数个局部,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都是细节。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你去看看,找不出一幅画能够收纳这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别。而每一个景别,有这么多详确动人的细节。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他降生在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他在黄金时代只有十八岁。他在十八岁上,又有一个宋徽宗亲自给他调教。如此这般,我想他也闹不清怎么画出这幅伟大的画卷。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
虽惯被视为中国大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之作,但若细品《千里江山图》,则会发现实乃水墨与色彩并重:王希孟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用娴熟笔法表现出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的厚重,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青山绿水的鲜亮色调相当强烈,但其间又以不同浓淡和掺粉加储的色泽来渲染树石水天,形成变化多端的效果。多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但也融汇了其他技法,如树干用没骨法,屋宇用界画,远山有写意用笔,山坡有效法和点染,丰富充实了青绿山水的表现能力。
(责任编辑:房卫)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