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2017-07-31 18:30:26中国文化报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整理旧藏书目、拓片时,新发现了12册早期版本经书。经专家鉴定,确认该书为国内现存不多的《崇宁藏》零本,在文物、文献、版本上有极高价值,成为此次普查的重要成果和新发现。
《崇宁藏》又称《崇宁万寿藏》《崇宁万寿大藏》,是北宋时期福州闽县白马山的东禅寺等募捐刊刻的国内第一部私刻大藏经,也是第一次在大藏经上采用经折装的形式,此后的《毗卢藏》《圆觉藏》等7种版本大藏经都按此版式刊刻。该藏从宋元丰三年(1080年)开雕,至政和二年(1112年)雕成。开始雕刻时只称大藏经,后因进献宋徽宗祝延圣寿,于崇宁二年(1103年)奉敕,赐名《崇宁万寿大藏》。目前《崇宁藏》在国内仅存零本,保存《崇宁藏》的国有收藏单位有19家,北京瀚海、西泠等拍卖公司也曾上拍部分零本。
据介绍,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的《崇宁藏》为原太原市文物商店于20世纪60年代征集所得,后此批古籍入藏原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98年后,因机构变动,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原藏所有文物包括此批古籍由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管。入藏以来,这批古籍一直未进行整理著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后,普查队员在专家指导下对这批古籍进行了著录登记。这批《崇宁藏》为零本,共12本,均有不同程度残损,其中的6本因缺少卷首和卷尾而以“残经”命名。目前,经过专家核对残存经文后,可以确认各卷卷名。
保存这批《崇宁藏》零本的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继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山西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太原崇善寺后,又一保存经卷较多的收藏单位。《崇宁藏》弥足珍贵,且部分经卷具有明确的刊刻时间,印有“鼓山大藏”印,对于《崇宁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刘倩)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