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按:没有所谓的“参展艺术家”,他们以研究员的身份,自去年9月,种下一颗关于未来百年的“上海种子”,此后至今,各类项目源源不断。2017年4月22日,以“时间的种子”为题,上海种子第二章,由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根基研究员组建,甄选近40位/组个体研究员,以呼吁改善气候状况,跨艺术、文学(科幻)、科技…
“上海种子”: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 “远景之丘”建造过程
编者按:没有所谓的“参展艺术家”,他们以研究员的身份,自去年9月,种下一颗关于未来百年的“上海种子”,此后至今,各类项目源源不断。2017年4月22日,以“时间的种子”为题,上海种子第二章,由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根基研究员组建,甄选近40位/组个体研究员,以呼吁改善气候状况,跨艺术、文学(科幻)、科技、社会学、环境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将以不同视角回应可持续的解决之道。
“时间的种子”上海种子第二章 海报
【谁们埋下了这颗“上海种子”】
首届“上海种子”艺术总监李龙雨与联合艺术总监小汉斯与作品《头在洞里》互动
作为两年举办一次的文化项目,“上海种子”并不是“双年展”,而接近于“艺术节”,它的重要特征是:跨学科。
在首届“上海种子”时,艺术总监李龙雨便希望,双年展的核心属性是提供能让公众与作品、与创作者直接沟通的平台,而非仅仅展示明星艺术家的作品。
“远景之丘”建筑中的时装秀
“上海种子”有趣的地方在于,并不是单纯的艺术类活动。据首届规划,当时参与的艺术家比重仅占30%左右。所以,从项目横向来说,它辐射众多门类、参与者,例如马拉松、时装秀、展览、表演、论坛和市民项目,参与人员可能是建筑家、作家、律师、医生、设计师、游戏师、作曲家、哲学家、艺术家、创业者、学生和社会人士等等等等…
上海种子“Mini马拉松亲子跑”
艺术总监李龙雨也曾表示,在未来,将会有更多艺术圈外的意见领袖加入双年展大军。
时间纵向上说,“上海种子”跨度长。从一个造价千万的“远景之丘”建筑物在市中心拔地而起,随之不间断推送出的未来、科技、艺术、文化等的作品,至“上海种子”第二章,纳入的学科越来越多,受众面也越来越广。
据悉,“时间的种子”上海种子第二章将持续100天,以跨学科的视角,就22世纪将迎来怎样的世界做出探讨、反思并即刻付诸行动。
【各类学科跨艺术之后…】
整个“上海种子”项目中,面向未来问题时,他们跨学科之后,到底创作了什么样的作品?
导演组:
桑迪·麦克劳德 电影《时间的种子》77分钟,纪录片静止图像,2013年
本次不得不先提到的“导演组”作品纪录片《时间的种子》,也是“上海种子”第二章展览题目的出处。影片里跟随着农业学家卡里·福勒,讲述了由他参与发起的全球第一所种子库的筹建始末。
哲学家组:
《重置现代性!上海站》 概念草图,2017年
根基研究员:布鲁诺·拉图尔
研究员:马丁·吉纳德-特雷、多纳托·瑞奇、克劳德·玛卓托 & 玛雅·桑博(òbelo)与杰米·艾伦。
《重置现代性!上海站》以文献以及工作坊的形式(5月4日至7日),集结本地学者、知识界代表,探讨在生态与人文环境均已发生剧变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现代性”这一概念;并尝试从中国的视角出发,来检验其团队在过去若干年的研究中所提出的各种学术观点。
设计师组:
《出口》,动画投影,45 分钟,2008-2015年
巴黎卡地亚艺术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
研究员:迪勒·斯科菲迪奥+兰弗洛设计事务所、马克·汉森、劳拉·库尔干与本·鲁宾,与罗伯特·吉拉德·彼得鲁斯及斯瓦特·史密斯
《出口》是一件宏大的信息可视化作品,在接近 360 度的全景式荧幕上呈现“转译”自大量调查数据的动态图像,直观地还原人口迁徙(移民)、气候变迁等发生在地球村的一系列“运动”(Movement),并揭示数据变化背后的深远影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业务合作: 010-84599636-852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4599636-852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8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5]1282-139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