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628期】安•汉密尔顿:感官和语言对创作材料的影响
2017-04-15 09:01:58雅昌艺术网专稿
主讲人介绍:
安·汉密尔顿:1956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莱马市,先后毕业于堪萨斯大学、耶鲁大学,并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为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生活、工作于哥伦布市。汉密尔顿的作品曾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日本熊本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马萨诸塞州北亚当斯麻省当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基斯林华纳基金会、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荷兰市立凡艾比美术馆、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维克斯纳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利物浦泰特艺廊、美国纽约迪亚艺术中心、美国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博物馆、机构展出。并先后应邀参加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大展。荣获美国艺术家基金、Heinz家族基金的人类成就奖、麦克阿瑟基金奖、国家艺术基金奖和古根海姆纪念基金奖等荣誉奖项。
安·汉密尔顿
导语:
美国知名装置艺术家安·汉密尔顿,她创作数十载,风格多样,多件大型装置在博物馆、双年展上震撼展出,并于2014年获得了美国政府给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奖项“美国国家艺术勋章”,汉密尔顿的作品以其大型多媒体装置、公共计划和行为艺术合作项目著称。而不论是规模大到一个广场式的街区、一座八层的圆柱形高塔,还是一个纯银的顶针,汉密尔顿在使用普通材料做场域特定作品,使人联想到特定的地点、集体的声音和劳作的群体。她密切关注语言、书写和演说,常将文本和声音置于创作触觉与隐喻的核心位置。这位卓越的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体验是怎样的,她对空间的思考又有哪些独到见解?
海报
主题:词与线——汉密尔顿的空间装置
第二部分:感官和语言对创作材料的影响
汉密尔顿:小文老师真美。也许作为一个艺术家能对另外一个艺术家最大的领悟就是我们之间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不需要语言来表达的,但是你的语言也是很美的。我希望感激你,自从2000年以来,我都有一个来中国的梦想。
从哪儿开始呢?对我来说现在最大的困惑是我们怎样来创作,让我们来找到自己?就像小文老师说的如果我们的身体是有听觉的、有视觉的、有触觉的,那我们怎样来创作、来表达我们的身体呢?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科技让我们的触觉延伸到千里之外。用手来创作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怎样用身体来创作?来使我们大家能在空间里面相处在一起。
我想说我最初创作的手是用来编织的手,并不是单纯的一条线绕过另一条线。最后的表达是当线变成了结构的一部分,那个布就需要每一条线来构造。所以编织对我来说是对社会的一种隐喻,是介于一种关系。这也是联系我们的手和空间的一种方式,这条红线你们所看见的穿越过布,来到你的手边、你的胸前、你的膝盖前……当它退到布的最后它变得看不见,变得遥远,所以线条总是出现又消失、出现又消失,连接着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我认为这就是艺术家所做的。
编织的手
我们把我们能做的,但是不一定能看得见的,也许是没有马上去体会到的,我们的责任就是使他们能够被体会到。所以对我来说那个竖的线条表达的也是创作的一种。就像小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所有的感官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要和语言打交道,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在感官之外。所以人的感官经验和语言经验,语言经验同时也是材料的一种,它们总是交织不清。
在这个视频当中可以看到我的"中指",是你所有手指里边最远的一根,用来触碰时间,它在把这些罗马字母一个个的消失。然后手指反向活动开来,使罗马文字又一个一个的显现。对于我来说这件视频作品是没有办法创作的,如果我们要去奥弗尔做访问的话,哪一年呢?很久很久以前,1998年,在那儿小文老师和杰西把电子设备放到我的手中。他们告诉我尽管有一些工具它是电子的,但是并不表明你不能去触碰它,当然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其他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那么也许可以谈论的最早的一件作品就是把我的身体当做材料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西装,但是插满了牙签,这是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做的。我做好了之后就不知道该把它怎么办了,然后我就有一个同学就说:"你把它穿上吧。"所以一个活人站立着不动成为了一件物品,而一件物品却被激活了,成为了触觉的一种,这个改变了我的创作方式。
靠触觉去思考
可能是因为这件作品它教会了我怎样触觉地去思考。所以你总是应该好好听听你同学们的意见。我学到的一点就是我站在这个西装牙签套里面的每一分钟都跟之前的感觉不一样。那个问题到现在都还一直伴随着我,这个问题就是你怎样来创造一种环境,使别人也能够对你的感官经验参与进来。所以现在我的作品它的大小、尺寸已经改变了,从一个人身体的大小到一个建筑空间的大小。
(责任编辑:樊玮)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