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成“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明星
2017-01-23 13:52:34新民网
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汉金缕玉衣”首次被借入上海博物馆,这件国内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衣裳成了今天揭幕的“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中的“头号明星 ”。
该特展聚焦史前至两汉时期,通过传世与考古发掘的文物精品,以剖面式的解读方式来探求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内在动因。展览中,224件(组)上海博物馆珍藏的甲骨、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印章、钱币和建筑模型等各类代表性文物将围绕文字、统治、生活、信仰和葬仪五大主题,探求中华文明的源流与发展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引领观众开始一段多维度、深层次的文明探索之旅。
与上博以往的展览模式相比,本次展览打破了既定的文物门类,以历史信息为线索,强调对早期中国文明这一核心主题的文化演绎,力求揭示展品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借助“文物组合”所构成的“故事链”,实现对文物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展览的“文字”板块,通过史前刻符,商周甲骨、金文,战国竹简、玉版及秦汉篆隶文字,显示了完整的古汉字发展脉络;“统治”版块,则通过象牙权杖、青铜礼器等,反映出早期中国极具特色的统治手段——礼制——与古器物的关系;从各类器物上又可以找寻从尧舜禹到商汤、周武、秦始皇等上古帝王的遗迹;“生活”板块,从陶屋到灯、镇、熏炉等室内用具,从漆木、陶瓷、青铜器皿,从车马到狩猎,从度量衡器到货币,从乐器到画像纹中的宴乐图,多角度地展示了古人丰富的生活形态和审美趣味;“信仰”板块中的各种神人、神兽形象,是上古时代诸多信仰对象中罕有的遗存;卜筮遗存及《卜书》《周易》,则是古人对某种通晓一切的神秘力量的求索;“葬仪”板块通过各式侍女、乐舞及动物俑及史前至汉代的葬玉,让观众了解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及当时服饰、妆容等信息。
(责任编辑:程立雪)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