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吕曦:关于“服务设计”教学探索实施案例分析
2017-01-09 23:01:41雅昌艺术网专稿
“重置/RE-SET”视觉传达设计与教育再思考学术论坛
前言:2016年11月25日上午9时,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担当学术支持的“重置/RE-SET”视觉传达设计与教育再思考学术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大学城校区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本次“重置”论坛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赵健教授担任主持,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邀请到国内视觉传达设计及互联网、大数据领域的知名研究者、设计师及管理者共计十位演讲嘉宾(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深圳国泰安金融大数据事业部群高级专家顾问崔凯龙,The Nine创始人熊超,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韩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方晓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五工作室导师、副教授王子源,态客民宿实验室创始人兼CEO吴伟,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吕曦,跨文化沟通艺术设计师潘剑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辛向阳),与学者和现场观众共同探讨和分享话题。
“重置/RE-SET”视觉传达设计与教育再思考学术论坛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吕曦
主讲人介绍: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吕曦。
我们从2014年开始其实那个时候设计已经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是我和一些老师我们都会觉得这些在学术上面它总是抽象,当我们如果不能真实地切入到里面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不能明白里面到底会发生什么,接下来我会就服务设计理念所谓涉及到利益关系的相关关系逻辑以及到它理念的关联性我简单地用三个案例来简单陈述。
单服务设计因为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很多理论里面都有相关的界定或者是描述,我选择了一些关键词,其实这些关键词比如说像整体解决方案、协同创新、独特的体验,都是具有开放性和指向性的一些思考,当然有一些词又会跟属性相关,比如说可辨性或者说同时性等等,也有一些单词是跟工具和方法有关,比如说多处理蓝图前台、后台等等,这些东西因为太过于抽象,所以我们希望在真实的设计当中去探索刚才我们提到的两个问题,也希望我们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重新探索一些可能会超出视觉传达设计之外的一些行业和领域的一些道路。
第一个是我们为县城医院做了一些互利类的医疗设计,因为也是一次机会,我们第一次进入到了西部城镇里面的一些医疗服务,这是我们医疗服务的现状,进过医院的人都能感受到,最大的问题是当时我们拿到了这个医院三年的不良事故的报告,而这三年的不良事故的报告理念输错液占到30%,这是非常吓人的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引导我们将输错液作为本次设计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我们就会从全流程出发,在认识和梳理各情境下面人、物、行为、目标之间的交互,同时我们也去研究从医嘱发起,到病房输液的执行到所有涉及道路的角色、手段、方式、内容进行分析。但我们始终对全局有一个梳理和认识,同时我们也会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角色和这种任务关系图,在这个全职性过程当中我们会涉及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和多个不同的接触。当然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能看到其实问题的很多有一些原点,非常多的问题互相交织在一起,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确定在这样西部的一些现实问题下我们的设计标准究竟是什么,首先他可能指的是一种低成本的改造,在我们的设计里边我们也必须要达成再准确的前提下如何更有效率或者是增强民众体验。
其实我们看到从瓶贴本来是一个非常小的贴,对于我们做视觉传达设计很简单,就是在上面设计几个信息,人名、床号、入院号、药品以及序列的方式,就是按照我们常规的认知习惯我们会觉得从左上到右下可以放大,我们会自动地去判明这些信息的层级,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研究过程里面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瓶贴它和治疗有关,这个瓶贴跟治疗有关,当输液瓶放进药来以后瓶贴会贴在它的上面,同时根据治药单和瓶贴我们另外的护士会去推药,在推完药、备药可以放出来,然后到了第二天的责任护士会拿这个药到病房里面同时核对三类信息并且完成这个信息的传递,但是这三类信息传递的时候非常有趣的在病房里面可能这两个病人会自己换病床,有一些因为可能在迷迷胡胡地睡,听不清可能叫不出名也会不断地回答,所以每个环节可能都会出错,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瓶贴因为和这些东西全部都包含在一个交互关系里面的时候,他甚至会指向一个行为而界定的一个物的设计,比如说这个环节,当一个护士必须要在输液的当天完成一次性达三瓶液体,而且顺序不能出错的时候,瓶贴里面的床号和他的顺序号可能是最重要的信息,以及根据这个行为和瓶贴信息在药篮里面分割的时候我们会主动去放置这三瓶稳定的行为,实际上我们所有的设计都在依据在行为交互的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去思考信息在里面的品种。
第二种案例是我想说一下重庆的儿童医院,这个也是本科的一个毕业设计,当然我并不希望说这个本科生能够在这个复杂的系统里面去解决多少,但是他们确实因为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因此他们也必须要克服一些思维上的局限和专业上的一些壁垒,对他们来讲培养他们这种问题意识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方法、工具,让他们去了解一下复杂的系统,由此去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就视传三位同学来讲其实设计的APP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图形,而是如何定义用户和定义产品,如何有效地去规划流程在检查的各个环节当中为等候,为检查做怎样的信息服务,在语言文字震动的各种移动方式的提醒下,APP上的路线方式提醒和空间的信息导视系统做到密切的配合,同时去分析就医的流程,用户的行为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来规划合理的路线,进行线上线下的信息的导航,到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步导航过程当中出现的色彩、路线规划都必须要和他的线下进行配合,进入就医的一个非常具体的空间的时候,比如说儿童的眼科就医环境,这个时候这个设计也不是想当然我们主观地觉得好玩或者是有趣,其实这是需要研究病患儿童家长和行为的心理,所有的设计都会以故事化科普的这种方式让家长陪伴儿童进行讲述,并且用这种科普类的这种游戏去帮助这些在外面玩耍打闹的小孩安静下来,然后其实总体上的设计都是为了安抚和分散,孩子对医生以及那些非常冷冰冰的仪器设备的焦虑和恐惧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我介绍的最后一个服务设计的一个案例是殡葬服务,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我们真的是希望为尊严而设计,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事者如事生。但是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感到尊严,这个时候我经常会看到这些图,其实这些图片只是众多的田野调查图片中间冰山的一角,在我们前期的调查里边其实无论是在形式上,这些都能看到,我都不念了,服务形式单一,这些意识淡漠你都能感受,这些服务人员,比如说殡仪馆的服务人员他已经太常见,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你尊重的你热爱的人的一个生命,他觉得那只是一个死去的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其实人在那个环境里面是毫无尊严的,情绪会非常的低落,而民间的殡葬行业非常活跃,因为有巨大的利益,他们会做各种法事,而且会各种各样不同宗教形式的法事交织在一起,还有对这种殡葬行业的忌讳都让我们整个殡葬服务无论是在服务的形式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都显得尤其的边缘化和滞后,而且因为缺乏这样的同理心,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也好、殡葬事业单位、民间的殡葬行业和服务人员彘肩斗很难和公众或者是和用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这样的研究过程里面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但是我们只是说去分析整个服务流程,最艰难的就是如何去分析和定义利益关系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面有一首你们看到有一些非常有奇怪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在医院里面的护工、临时护工会出售去世人的消息,在居委会可能一个老大妈也会把这个村落里面去世的消息给传递出去,因为这个会涉及到利益。然后各种渠道介绍来做法事、殡葬用品也会有非常奇怪的价格,那个情境里面其实我们很难去讨价还价。至于殡仪馆,那就是按步就班的麻木地流程。而且我们也能分析到受政治、经济、地位和文化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丧葬活动和仪式其实有特定时空里面非常明显的民间和民风俗或者是宗教特点,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手段、这些工具比如说用户体验意图来分析和洞察用户在整个过程中的需求和体验,同时我们也会去判定一些利益关系者的一些关系,其实在这个殡葬服务里面实际上会涉及到相互殡仪馆,民间丧葬从业者等等19种不同的利益关系,而且这些利益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资金流、信息流,还有人力流、物资流和政策流五大要素来流向和流进来分析,直观地展现这个地方的殡葬服务的现状,其实我们最希望的还是这样,我们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合理的综合服务平台,他能够是一站式的、整合式的,它是一个畅通的沟通的渠道,同时他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旁边是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来阐述,这样他们整个的一个服务流程的一个平面图。
最后他会针对整个流程和任务接触点、行为接触点以及重要的人迹关系接触点、环境接触点、产品接触点和信息接触点以及数字接触点来提出一些设计设想,同时这个设计也会涉及到对服务机构、殡葬事业单位整体形象的设计和对公众的推动。
总结一下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我们这个只是因为当我们两个专业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以后,我们希望探索的一种路径,我也绝对相信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也可以去探索自己的方向和路径,我们同时并不反对说我们传统的视觉设计就已经衰弱了,他也许会在特定的情境里面找到他自己更有效生长的一些力量,因为视觉层面必定是作为最枝干的方式让我们产生非常愉悦的感受,通过这三大板块的课程的训练和建议,我们也梳理了一些可能相关的一些知识点或者说知识技能,包括在可用性研究里面我们开始介入到用户研究、行为研究,以及到信息架构、交互模型到视觉逻辑表达联系,到服务设计理念我们也会切入到众多的一些方法和工具,一直形成一套系统的东西,因此我们并不是说要看什么思维,而是希望在我们的图形思维下能够增加一点逻辑的思维,增加一点用户的思维,增加一点系统的思维。
视觉传达设计不管是我们用理性的思维方法攻进,还是继续强化我们在感性方面的敏锐和善意、创意和表达,但是我还是个人觉得围绕我们真正生活在这儿的现实问题,我希望传达具有真正新的目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传达背后我们更加多元、有效、有意、生动和令人愉悦的视觉层面,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谭娟)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