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文物精品将首秀北京 可触摸的博物馆28日亮相

2016-10-26 17:10:11北京晚报

  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本周五(10月28日)起至11月1日即将举办。今年的博览会主会场设在保利国际会展中心,百余海内外收藏家将携千余件文物精品亮相。从康熙到“洪宪”全套的清代“官窑瓷”、世界巨匠的代表盆景作品、熠熠生辉的古董珠宝首饰……整个展会恰似一座可以触摸的“博物馆”,展会里的大部分精美文物不仅可以看,观众还能上手触摸。

  清代九帝官窑瓷同时展出

  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家合力推出的历代官窑瓷器,将在展会的“关海森鉴古沙龙”上集中展示。除元青花、明代官窑外,将展示一个清代完整的“官窑链”,把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直到“洪宪御制”的皇家官窑、御窑的经典瓷器,展示给收藏爱好者。

  组织此次展示的古玩鉴定专家关海森谈到自己的初衷时表示,官窑瓷器一直是古玩行交易的“旗帜”,也是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珍品。然而,虽然官窑瓷器馆藏量不小,但民间的官窑多存在“身世不清”的情况,流散数量、保存现状都无法统计。而其中最难的,要数民间官窑瓷器的鉴定。这是由于官窑不仅存在大量的现代仿品,过去历朝历代也多有仿造,“清代康、雍、乾三代的官窑就仿造过大批明代的宣德、成化等官窑瓷器,到了清代中晚期,仿古现象更为频繁。比如,光绪时期就大量仿造康熙官窑,民国时期大量仿造乾隆官窑,古玩行里常把光绪年间仿康熙的瓷器戏称为 ‘小康’,把民国年间仿造乾隆的瓷器戏称为‘小乾隆’。”而这些古代“官仿官”的瓷器中有些足以乱真,流传到今天依然价值不菲。

  到了清晚期,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财力匮乏,江南一带战乱频繁,官办御窑厂也开始衰败,宫廷用瓷多采用官搭民烧,最后成立了官商合营的“江西瓷业”公司。当初窑厂的窑工、技术外流,不少窑工将技艺、手法都用在了“私作”上,这当然就更增加了鉴古的难度。

  “在收藏圈,能够把历代皇帝的官窑瓷器都收藏齐了的藏家不多,甚至对那些中小博物馆来说也很难做到。”关海森介绍,而本次博览会上清代九帝30余件官窑瓷器同时展出,不仅是一件“盛事”,更有为民间爱好者提供官窑瓷器收藏参考标准的意义。

  在这些官窑瓷器中,不少都是当时的经典作品。比如一对题有“永瑢自制”款儿的斗彩画轴头,就是清乾隆皇帝的第六皇子永瑢亲手自制的。永瑢是清乾隆皇帝的第六皇子,善于书画且造诣高深,曾以正总裁的身份参与编撰《四库全书》。“在清代官窑瓷器上,落‘康熙御制’、‘乾隆御制’或‘嘉庆仿古’等御制款识较为常见,而书写如‘永瑢自制’等皇子人名自制款的极为罕见。”

  另一把嘉庆官窑粉彩壶,则难得地在其上题有嘉庆皇帝御题诗。关海森介绍,“大家都知道玩官窑要玩康雍乾‘清三代’,以其艺术、技艺造诣最高。而到了嘉庆以后,则因提倡节俭、崇尚实用,造瓷技艺标准日渐降低。可以说,这把壶是清三代御窑精品瓷器中的一件重要标志物,也是清代制瓷水平由盛而衰的转折,因此弥足珍贵。”

  “活古董”盆景最老500岁

  在这次文博会上亮相的众多参展珍品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门类。它最大的特点是有生命,也被叫做“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它就是盆景。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事实上,这些“活古董”岁数可不小,年轻的也有上百岁了。据悉,本届文物博览会将有50余盆100至500年高龄的盆景亮相,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展览的世界级顶尖精品。

  盆景源自中国,在唐代时,已在我国发展到成熟和昌盛的阶段。而在宋代,盆景传到了日本,成了日本的一项传统艺术。30年前,盆栽又被带到了我国的台湾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台湾也已成为盆景界的巨人。本次文博会上,当今世界盆景界的领军人物、日本盆栽巨匠木村政彦、小林国雄的经典之作和已故盆栽大师岩琦大藏的旧藏都将亮相,包括台湾盆景最高荣誉的“华风奖”作品在内的一批台湾顶级的作品也将露面。

  如果您在文博会上看到这些盆景,可别以为花盆才是古董。盆中这枝繁叶茂的植株如果自称“年轻”,那么文博会上很多藏品都会赧然退场。比如一盆取名“白升龙”的盆景,盆中的植物名叫真柏,是东南亚比较常见的植物。植株一部分看上去像是枯干,已呈白色;而另一部分则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般人难以想象,它的树龄已在400岁以上。据介绍,盆景的“年龄”分为树龄和盆龄两个划分标准,比如展会上即将亮相的一件木村政彦的经典之作,它的盆龄约为50年,“也就是说,盆里的树木是活的,它还在生长,而50年前被做成了盆景。”这盆作品,体现了“死亡与希望”的境界,白色部分带给人一种死亡的感觉,绿色部分又体现了生命的希望。

  而除了树木本身,做盆景的盆也是值得关注的亮点。专家介绍,讲究的盆景一般会使用紫砂作为盆的原料。这是因为,除了材料珍贵以外,紫砂盆还具有吸湿、透气、排水性强、易于花木生长的优点。

  嵌在文物上的点翠记忆

  在诸多门类的古董珍玩中,有一类让人触目就觉得分外温柔,那就是古董首饰。它们曾经安身在古代女子的鬓梢发尾,为她们平添一分妩媚。如今,它们的故事也许已经被遗忘了,但它们身上沉淀着的文化却愈发地熠熠生辉。在本届文博会上,您就能看到它们。

  一件道光年间点翠的凤冠原出自吉林省,是女主人在有盛大活动的时候才会佩戴的。凤冠是古代后宫嫔妃戴的帽子,冠面布满了各种珍贵的宝石。除了宝石,其余的地方都是镶金工艺。而这顶凤冠最具价值的地方却并不是这些宝石,而是另一种工艺——点翠。专家介绍,点翠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点翠工艺汉代时期就有了,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如今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点翠这种残忍的技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聪明的现代人也找到了替代的方式。而含有点翠工艺的文物,也显得更加珍惜可贵、无法再生。”专家介绍,除了点翠以外,这件凤冠冠面镶嵌了大量的翡翠和红宝石,“作品整体掐丝点翠加上大量的珍宝,这种比较完整的道光年间的凤冠目前存世非常稀少。”

(责任编辑:程立雪)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