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193期】吴德寅:从泥塑看老北京的娱乐生活

2016-09-09 08:14:39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哈晶晶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吴德寅:“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雅昌讲堂】吴德寅:从泥塑看老北京的商贾文化

        【雅昌讲堂】吴德寅:从泥塑看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雅昌讲堂】吴德寅:用泥塑讲述老北京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

 

  主讲人介绍:

  吴德寅:1962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及理事、北京西城区文艺家协会会员理事、北京京缘书画社顾问。

  

  吴德寅:北京民间玩具泥塑工艺大师

  导语:

  现在的北京城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是我们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但是北京同时也是一座拥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都。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见证着它的发展与变革,而老北京的文化与风情也随着时代的变革正在消逝。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还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将这些老北京的旧风情再现和还原,时代还在不断进步,传统文化也要继续传承。

  这期讲座中,吴老师将通过自己多年的艺术创作经验,在他的作品中展现老北京的风情,将北京的市井百态都融合在泥塑作品中。一个作品就是一个行当,360行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年过半百的吴老师也将向我们分享身边的人和事,更加生动的向我们“塑说”北京的历史。

  主题塑说北京—泥塑作品中的“旧京风情”

  第二部分:从泥塑看老北京的娱乐生活

  1.双簧

  咱们就聊一聊老北京的娱乐,有北京的这种叫做民间的演出,还有一些传统的民间的体育活动,还有一些花卉等等的这些形式,这些都有,像这里边所表现的几个,这个大家看这个很明显,咱们现在还可以看到这种演出形式,这叫双簧,这叫双簧,过去讲这个双簧是怎么来的话呢?简单地介绍一下,过去北京在清末有一个老艺人,他姓黄叫黄辅臣,黄辅臣这个老艺人他在天桥演出,他又能唱又能够表演,非常的出色,但有一次就是慈禧老佛爷说找几个民间的艺人到宫里面去演出,就让他去点上他说这个不错,就让他去了,他知道让他去但是嗓子坏了,那天感冒或者怎么样,嗓子不好,然后发愁,不去又不行,他说这怎么办呢?后来他儿子在旁边说这么着,说您经常演出我经常看,你的一些段子我都会,我在后边我学您的唱,您就在前边去表演,这样的话呢就这件事咱们就能够对付过来,后来说那也没办法就去呗,只能这样了,结果到那儿一演出小孩就是他那儿儿子就坐在他的后边唱,他前边就比划,他不出声,表演完了以后老佛爷一看真是挺好的,就问他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你的声音怎么跟小孩似的,他说我有欺君之罪,他说是,我前边表演是我,后边的连说带唱那是我儿子,是个小孩,说哟说叫出来看看,说你们这个表演形式过去表演过吗?说没有,这是第一次,说那叫什么名?说不知道,我们也没起名,老佛爷说那给你起一个名字吧,你姓黄,你儿子也姓黄,干脆就叫双簧(双黄),据说双簧的来历就是这么来的。

  

  双簧

  2.熬大鹰

  这是过去咱们老北京人好玩,养鹰,养个鸽子、蝈蝈儿、蛐蛐儿什么的这都有,过去北京宣武这边有喂鹰胡同,其实就是这个,这里边也有规矩,也有行当,熬大鹰,熬完鹰以后他去撒出去,但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就是开春一定要把鹰放回山里头,不能在家把鹰养到最后死了这个不行,这个是规矩,现在在东北、内蒙还有一些做养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还保留着这种规矩。他不能够把这个鹰在家里边养的没有了,这就不行。

  

  熬大鹰

  3.打灯虎

  下边这个人物叫打灯虎,打灯虎是什么?其实就是猜谜语,过去过年过节有一些庙会,像这些人物就出来以后弄一些谜条在那儿放,让这些猜,为什么叫打灯虎呢?因为过去猜谜语都觉得,因为过去读书的人都比较少,都比较少,所以说他们就觉得谜语,猜谜语就特别的难,猜谜语就特别的难,所以说把猜谜语说成叫跟打虎一样的难,所以说就把猜谜叫做打灯虎,这是过去的一种行当。

  

  打灯虎

  4.说书

  说书,过去老北京人把说评书的,说书的称之为先生,咱们因为读书上学的机会都不多,我也接触到很多的老年人,那些老年人他对《三国》、《水浒》等故事,人物的关系他都能理清,但是他没读过书,他非常的清楚,但是他从哪儿来?过去听书,所以说他的知识是从说书这儿评书这儿听来的,咱们民间上把两个行当的人称之为先生的一个就是说评书的先生,再有一个就是算命的,算命的先生,指点,这是教你知识的,教你文化的,讲一些故事的,那个说迷信的话就叫给你指点迷津的,两个行当,关于算命的后边还有这方面的一些介绍。

  5.体育行当

  这个体育里边这里都有,这里边像耍双十的,撩跤的,北京叫撩跤,摔跤的,这就是这个行当,这是魔术《三仙归洞》、打弹子,过去的,现在在公园里有时候也能看得到,就是有一些小的碗吹上天以后鸟叼回来,有的是把一些钱币扔上去它叼回来,这样来训练也是一种玩的一种方式。

  蹴球,蹴鞠有区别的,蹴球是咱们老北京民间的体育项目,场地大约10×10米左右,就这么大的一个场地,过去讲清明踏青,一个是祭祖先,其实还有一个主要的内容猫了一冬了,出来以后接触大自然,去踏青,去游玩,过去北京游玩的有一些叫蹴球,也是一个大家到户外踏青玩的时候的一项体育项目,这个球大概10公分左右的直径,一个圆球,实心的,有石头的,有木头的,玩是怎么玩呢,用脚掌踩住这个球向前推,撞击另外一个球,对方的球,然后进他中间有一个画得分的区域,有点儿像类似于现在的冰壶球的那种感觉,也有点儿像门球,老年那种门球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体育项目,现在也作为咱们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项目之一。

  

    蹴球

 

  有些年纪大的老先生肯定知道叫耍咕咕丢的,其实就是一个傀儡戏的意思,她们的小舞台不大,等于说就这块围布将将人能够站在里头,站在里头左手右手带着一个布袋的一个小的木偶,过去很著名的叫做王小二打虎,一手是一个王小二小孩,这只左手是一只老虎,他所有的唱,他嘴里过去有一个哨,其实咱们介绍过去叫门子,他学的都是那些老虎的声音和小孩的声音嘟嘟就在里边,为什么叫耍咕咕丢,因为他那个通过这个哨说出来的那个声音就跟这个声音就非常接近,你听了就咕咕丢,咕咕丢就是这种声音,所以老北京一说哄小孩玩儿,小孩一敲锣就知道外边来一个耍咕咕丢的去看看去,就是这个,很多年都没有了,但是在前年在北京庙会雕塑公园庙会我发现有,就有这么一个行当在现场表演,但是这个表演的话呢,与时俱进,跟过去不太一样的在哪儿呢?他的所有的唱和一些对白说是用U盘插到音响上放的,表演还是他。

  鼓曲曲艺项目

  这种形式像这个三棒鼓,前大概有一个多月北京台就是陈道明他们做嘉宾的那个叫做《传承人》的一个节目,其中有一个贵州来的叫三棒鼓的表演,他改变了,他是用三把刀来这儿一边唱一边敲鼓,就是来连唱,这个行当是一个很古老的行当,起源于陕西、山西、陕西那一带过去的一些山陕地区的一些做拆的,比如说出差、办事,做一些公事来到北京,那个时候他们官职可能是很小的,没有一些盘缠和一些路费,经费很少,他们有这种记忆,然后沿路就是一边卖艺,一边唱,一边来到北京,然后办完差以后再回去三棒鼓,有个相声就是侯宝林先生说三棒鼓跟那个不一样,那个是敲三次又敲鼓,三棒鼓,这个三棒鼓就是手中有三根木棒,敲鼓的鼓捶三根,有一根始终在整个的表演过程当中那根鼓捶始终在来回飞着,在上边一边飞一边打一边敲,这个难度很大,他的表演型特别强,上次我看贵州那个在北京台的那个表演他就是飞三把刀,更增加了他的那种惊险艰难的程度,但是非常好看,非常漂亮。

  单弦,其实单弦跟京韵、西河等等不一样,过去就说戏曲里边就是鼓曲是包括单弦、京韵大鼓等等,但是就是西河大鼓,单弦不算,为什么不算?单弦这个项目过去来讲这叫“子弟书”,是什么呀?是八旗子弟自己在家玩儿的时候唱的,不可以作为表演拿它出来卖票挣钱,那是不可以的,自己玩儿的,这如同自己几个人在一起来个卡拉OK之类的,在家唱唱歌唱唱,他们那个时候就是,单弦就是,单弦子弟书。

  后来咱们现在说的票房的这个概念其实也跟单弦有一定的关系,那是清朝八旗子弟,那个时候单弦他们就唱公益的,就是等于说为了一些八旗那些部队,军队的官兵们也去慰问他们去演出,皇上给一张龙票,龙票拿着它到那儿是不许收钱的,因为这些他们也都是吃皇粮的八旗子弟,就是鼓舞了一些士气,让大家,让下边的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娱乐的生活,增加这些东西,他们就去唱,所以说过去讲叫玩票票房是不许收钱包从那儿开始流传下来的,现在有很多像京剧也是一样,玩票,玩票的人只许花钱是不许挣钱的,有这么一个规矩在里。

  三棒鼓

  过去走会,会头,走会的,走一些什么会,一些什么妙峰山,各种的会,现在咱们春节的时候庙会的行进的一些队伍,过去有小车会,高跷、中帆这种表演,就是过去的走会这种形式,走会这种形式。

  还有一种咱们相当于公园里边看踢毽子,踢毽子是很传统的一个体育的活动,健身,他还有一些民俗的一些在里头,有习俗在里头,过去就是女儿出嫁以后隔了一段时间,然后要去看女儿,娘家人去看女儿,给这个女婿家要带一些礼品吧,点心匣子什么的,但是这个点心盒里边要放一个什么东西,放毽子,踢这个毛毽,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毽子毽子,赶紧生孩子,要小孩的意思。虽然是一个体育的一个项目,一个物件,但是它在民间的习俗里边它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借这个字的音。

  这些过去这叫唱喜歌,打那个竹板,也有打那个耍那个骨头板的唱喜歌的。过去的这些人凭着自己能现场现挂,能编能唱,现在叫要饭要钱。他不像现在,现在什么都不付出,拉着大腿就要钱。过去人也是讲规矩,要付出劳动,我给你唱一段,给你演一段,这样的话给一点,挣一点钱维持生活。

  太平鼓这也是咱们京西北京一个传统的一个民间的表演形式,据传说应该在唐朝就有,到了清满族人也玩这个,太平鼓表示的一种太平盛世的一种舞蹈的形式,这个就很有意思。

  咱们现在在一些庙会看到拉洋片,拉洋片这个形成就非常好玩,有一个大的箱体里边有画,其实画不多,大概有三四幅画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这个主要是听唱,主要是在听唱的,现在咱们也有,咱们认识的杨老师咱们叫张谦,张谦张老师那个,他唱的也是非常好,他专门现在他主要是唱《西游记》,非常有意思。

(责任编辑:樊玮)

推荐关键字吴德寅雅昌讲堂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