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赣:做脱胎漆器沉默的守护人
2016-04-21 14:35:11福州新闻网
在远洋路上坐落着一排漆艺商店,福州漆艺基地就在2006年在这落成。推开厚重的朱漆大门,陈老的工作室就在里面。福州脱胎漆器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享誉国内外。
福州脱胎漆器不仅是福州三宝之一,它还与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北京的景泰蓝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陈老说,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
脱胎漆器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上灰地、打磨、漆研磨、装饰等。
从石膏模具蜕变成一个脱胎漆器的过程并不简单。丰富多样的装饰技法让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一件脱胎漆器的诞生,不仅是一件漂亮艺术品的完成,更包含了艺术家的思想在里面。
这是陈老去年的漆器作品“文字瓶”,用金文将王安石的诗句《咏竹》用蛋壳镶嵌在表面,这件作品历经了上百道工序。这些年来,陈老有许多作品在各级评比中获得各种奖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省博物馆等都展有他的漆艺作品。
这是陈老的另一件得意作品——“印象国粹”,上面有京剧脸谱的元素,经过上百道工序才完成。学生对陈老的这件漆器作品感到好奇:为什么可以将红色与绿色如此巧妙搭配而不突兀呢?
陈老俯身创作漆画。陈老的漆画在借鉴传统漆画技法的基础上,溶进本地脱胎漆器的制作手法,将“画”和“磨”有机结合,这样制作出来的画便更具有色调明朗、深沉,立体感强,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
自上世纪90年代末,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漆艺研究所解散,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被兼并之后,从业队伍规模缩小,许多工人转行。2004年陈老是最后一个搬出来,寻找工作室,2006年福州漆艺基地落成,陈老也将工作室搬到这里。
福州市脱胎漆器保护基地近年来成立了全国高校漆艺实训教研室,作为主力指导老师的陈老每日都在这里悉心指导学生们学习漆艺术。陈老表示,目前从业人数不多,坚守者以老艺人居多,缺少年青力量,传承面临挑战。
想到未来,陈老还是少不了有些担忧:“做漆器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吃得了苦。只要年轻人肯学,我都将毫无保留地把自身所学传授下去”说着,他又拿起手中的刻刀。在一笔一划中,有陈老对这项工艺的挚爱和心愿。
(责任编辑:郭灵林)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