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忱书法展广州图书馆开幕
2016-03-29 15:07:06南方都市报
3月25日,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与广州图书馆承办,广州一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汇正艺术机构共同协办的“可居墨稿———王贵忱书法展”暨《王贵忱书法集》首发仪式在广州图书馆展览厅举行。
王贵忱是中国著名的古文献版本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一生中从事多项工作和文艺研究,特别是在古钱币、金石、文史等多领域研究上均有造诣。本次展览共展出了王贵忱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100多件不同风格类型的书法作品,可谓是一次较全面和系统的展出。
气息醇厚、章法空灵、悠然不紊
作为王贵忱的弟子,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叶耀才说,自己与王先生认识已二十余年,一直以来他都十分推崇老师的为人与治学精神。在他看来,王贵忱的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气息醇厚,表现在王贵忱沉淀于笔墨中的书卷气上;二是章法空灵,字与字之间行距较宽,这是自古以来都少人尝试的写法;三是字小而连贯,体现了一种悠然不紊的节奏。
说到王贵忱对于传统的坚持,弟子林锐说,书法是王贵忱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习惯书写时使用毛笔,看书后便挥毫题写跋序。因此,单纯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数量极少,这也区别于一般书法家仅用笔墨抄书、题词、写文章。“王老还十分地好学,这种品质也使得他的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他没怎么临帖过古人的书帖,但王羲之、苏东坡、董其昌等人的笔意都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表露了出来。这是他的天分使然,更是学养使然”。对此,叶耀才也提及,王贵忱平日喜用信札的方式与学者来往,这也是他坚守传统的表现之一。
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青年收藏家、广东文献研究者梁基永也曾受到过王贵忱的“身教”。他表示,平日王贵忱会将自己收藏的善本送给学生,但同时也经常会为从来没有赠过书给他而略带歉意,“其实我能理解老师的用意,因为他认为我有自己买书、挑选书的能力。”他还表示,王贵忱很希望培养年轻一代对古籍善本收藏的兴趣,因为现在喜欢这些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从王老身上他看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在谈起王贵忱的书法作品时,梁基永认为,书法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装饰,他会尽己所能,像王老一样传承传统文化。
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黎旭看来,王贵忱所追求的意境与精神是一种以实物来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黎旭也参与到了此次展出的砖拓制作当中,他认为此次展览意义在于,使王贵忱在传统文化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影响力得到更好的推广,同时也可使广东的学术基础得以巩固。
(责任编辑:顾盼)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