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坯与利坯
2015-12-21 09:50:41景德镇日报
利坯 图 关海彤
利用轮车拉出的器坯,景德镇称“毛坯”,只是一个器物的雏形,里外都是粗糙的,不规整的。要想里外都光平而规整,还要经过两个步骤:一是“印坯”,以使里面光平而规整;二是“利坯”,以使外面光平而规整。先内后外地进行。
先将半干的圆器毛坯,反扑在凸起的泥模之上,用手拍紧,俗称“拍模”,即所谓“印坯”,准确点说就是定内形。印坯,通常要进行两次。有六个动作:扑坯(上模)→捺死鬼眼睛(捺平摘坯时留下的凹窝)→打斧头巴掌→拍坯→摸紧口沿→捶公式子。《景德镇文史资料·灰可器》介绍:“印坯工坐上四脚码边的平头竹椅上。右手将琢坯描准模利的中心扑下。双手拍着模利转动,连续拍十余下。将坯拍圆刷边沿。再将坯起脱模利,架上料板。这要经过两次,第一次叫打头套,第二次叫套坯。坯胎操作时,干湿要适应。否则,坯干会患脚嘴,坯湿会翘扁。如琢坯有缺嘴,印坯工要放在石板上补平整,为此,每月另有津贴肉1斤。”经过两次印坯后,里面定了形,外面未定形,景德镇称它为“朴坯”。
再将定了内形的“朴坯”,反扣在轮车的利脑上,拨轮旋转,用刀具将外面修削平整,即所谓“利坯”。《景德镇瓷器参考资料》说:“印过之坯,也是内面平,外面还是粗糙。故必须经过整理,叫利坯”。《景德镇文史资料·灰可器》介绍:“操作时,把车搅旋转。侧着腰,左手摘着朴坯,扑在利脑上。右手用坯刀,连续经过七个半动作,如切泥→扎公式子→平泥→破肩→滚脑利→扯泥→剿边沿→掏边沿(半个动作)。掏边沿,是把坯的中边沿修圆,为此每月另有津贴肉1斤。”圆器利坯,也要经过两次:第一次叫“头道”(打粗),第二次叫“两道”(修坯)。头道,在印坯(定内形)之后进行;两道,在荡釉(施内釉)之后进行。
利坯工的手艺,决定器坯的厚薄、规整与统一。常以利坯工的多少,来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成为圆器行业生产单位名称之一。脱胎、二白釉、四大器、冬小器、饭闭、官古令盅业,都是这样。有两个利坯、两个半利坯(内有半工)以及四个、六个、八个利坯的坯厂。
为什么要以利坯工的多少,来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呢?因为,利坯工是圆器业的“核心”工种。以利坯工的每日加工量为准,就好确定其他工种的配备。利坯工的人数多,其他工种的配备人数便多,每日出坯的板数也多,生产规模就更大。若问某家瓷厂规模大小,答曰“八个利坯”,便知是个大厂,好特别吧?
(责任编辑:崔丽娜)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