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心灵的七彩乐章——读田克盛的油画新作
2015-11-17 14:48:44雅昌艺术网专稿
艺术家田克盛
近见田克盛先生的一批油画新作,为他那自由奔放的笔触,充满激情的色彩和含蕴深厚的诗意所感染,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真是一首首七彩交响的乐章!
我是从中国画的视角看他的油画的,我是把他的油画当作大写意的中国画来读的,甚至想:他的这批新作,如果是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画在宣纸上,谁又能说它不是现代风的中国画呢?他的这些油画,无论从绘画语言上、造型观念上,还是艺术精神上,都有许多可以与中国画相通的地方,而正在由古典艺术形态走向现代的中国画,也正可以从他的画中得到启示,汲取养料。
田克盛《大树秧歌》2008年
田克盛《河叉上的小村》2002年
田克盛《红花岗上》2011年
我把他的油画比做写意的中国画主要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内在的艺术精神上。中西绘画本属“写意”和“写实”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各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最后都回归到了艺术的本体,回归到表现人、表现人性、表现人的内在情感和理想,可谓殊途同归。
田克盛《红路乡村》2009年
田克盛《红她水仙》2008年
田克盛《科技园的新工厂》2009年
克盛的艺术道路也是如此。他早期的油画,至少从表现形式上看,完全是写实的,从中可以看到他那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娴熟地油画表现技巧。几次在全国获奖就是明证。但他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阶段上,随着时代潮流的激荡,他的艺术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不断排除各种非艺术的杂质和干扰,从而可以自由地挥洒,尽情地抒发,达到了人画如一的境界。
田克盛《蓝色向日葵》2006年
田克盛《漠边新村》2008年
田克盛《暖天水乡》2009年
写意的中国画所追求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写”指的是书法用笔,也就是把笔墨作为感情的载体,而不是、或者说主要不是描摹自然实相的手段,而“意”字是上音下心,也就是心灵的声音。在克盛的油画中,其笔触泼辣恣肆,坚劲有力,完全是自我情感的宣泄,其色彩不是自然的光色,而是一种情调,一种氛围,一种画布上的音乐。他在画中所创造的山、树、建筑,都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实相,而是随着音乐舞蹈的活生生的意象。这不正是中国画所要追求的“气韵生动”吗?何为“气韵生动”?气韵就是音乐感、节律美,生动就是生命。一幅画就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只有一幅画中的各种形式因素达到了和谐统一,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克盛的油画无疑已做到了这点。多年前曾有人提出过油画民族化的主张,有的人着眼于题材,有的人则尝试从形式上对中国画的模仿,其实都是舍本逐末。我认为民族化的提法本身就是多余的,油画这个画种并不为哪个民族所专有。我看克盛的油画就还是纯正的油画,并没有模仿中国画的痕迹,和以往某些油画所不同的是,他已和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油画拉开了距离,他已告别了那种以自然为范本的求真崇实的画风。他的画和中国画的“写意”的艺术精神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相反,在他的画中倒是有许多值得中国画家学习汲取的东西,就以色彩来说,中国画由于长期受“水墨为上”观点的影响,对水墨审美特性的发挥,可说是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成为中国画独特的优长。但在色彩方面,却还存在着很大的探索发展的空间。因此我认为克盛的油画新作对于中国画家来说也是很值得学习借鉴的。
田克盛《乌镇东街》2001年
田克盛《夕照同里镇》2001年
田克盛《一瓶小野花》2000年
田克盛《玉泉山》2010年
克盛从艺已近六十载,但他的画却愈来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艺术可以使人年轻,我相信“美意延年”这句老话。
鲁慕迅
(责任编辑:胡亦婷)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