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的“风向标” 香港2015秋拍不求天价
2015-10-08 09:55:10南方日报
每年香港秋拍,常被视为下半年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今年也不例外。国庆假期期间,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2015秋拍轮番举槌,一众中西名家力作纷纷亮相。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在经历降温。各大拍卖行相继表示不再追求“天价”拍品,改为挖掘具有学术价值与文化纵深度的拍品。“70后”当代艺术家、旅外华人艺术家以及日韩艺术家,都成为香港艺术品秋拍行关注的焦点。
与今年春拍相比,本季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品数量有所“缩水”,但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上更为谨慎,主要聚焦生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除了曾梵志、张晓刚等“顶梁柱”名家力作外,贾蔼力、王光乐等“70后”艺术家的作品也成为今秋拍卖焦点。
马云和曾梵志共同创作的油画《桃花源》。 阿里巴巴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曾梵志与马云为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筹款创作的《桃花源》成为夜场上的一匹“黑马”。这幅马云的油画“处女作”最终以4220万港元成交,超最低估价近28倍之多。作品以环保为主题,两人以涂、点、刮擦的方式,在罕见的圆形画布上为地球“造像”,从动笔到完成只用了几小时。除华人艺术家外,日韩及东南亚当代艺术也是近年市场关注的重点。今年苏富比秋拍增加日韩作品比例,草间弥生的《No.Red B》在夜场上以5452万港元成交,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不过,今年香港秋拍首件过亿元的拍品却在当代水墨板块产生。在保利香港的“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上,崔如琢作品《山水四条屏》以1.34亿港元成交。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崔如琢的作品仅在保利一家拍卖,在其他拍卖行并没有拍卖,也无“天价”作品产生。
(责任编辑:崔丽娜)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